乡村旅游,看罗泾镇的“城市后花园”特色路
发布日期:2021-09-15 点击数:136
“竟是这样的宝山!”游客来此常有这番感叹,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能感同身受,这就是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已经展开的美丽乡村之旅。从上海市中心驱车半小时到罗泾镇的途中,现代化建筑还未看尽,两排翠色便猝不及防地映入眼帘,萤火虫营地、千亩涵养林、星空小屋、 “十字挑花”、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场……一个个文旅体验设施星罗棋布,散发曼妙“野趣”和生态韵味,令人很难将罗泾镇与以前钢花四溅、烟囱林立的老工业区形象联系起来。
“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不断提速,大家普遍感受到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乐于享受田园的美好生活。”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泾镇的乡村旅游建立在生态优势转化的基础上,通过将原有的闲置土地逐步转型盘活,建设“美丽乡村会客厅”有了基础。
优越的自然禀赋和农业基础历来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的要素。罗泾镇却似乎超越了这套范式,另辟一条蹊径。
上海市郊星罗棋布的村落已与城区紧密连通,并没有大山大水的盛景,也难见良田万顷的浩瀚。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建好城市后花园?罗泾镇综合谋划,在宝山区乡村旅游特色片区的总体规划引领下,设计出了一张新蓝图——“五村联动”,打造农旅文商养的融合发展示范区。
空间连片并不是简单的扩大规模,而是有机共生。镇域内各村依托各自自然禀赋,放大资源效应、优势互补、统筹发展。“我们这里的农田总体呈点状、线状镶嵌式分布,客观条件决定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精致农业,推动农旅融合,才能拓展乡村旅游多种功能。”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该镇各村打出的品牌也能感受到乡间特有的匠心味道,村村有特色,“一村一品”成效初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塘湾村打出“乡遇塘湾”品牌,围绕慈孝文化,打造萱草文化园,配套售卖萱草酒、萱草蜜、萱草书画等文创产品。依托盛大集团旗下馨月汇母婴专护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该村建成的母婴康养基地除传统康养产品,还全面提供孕产妇休养、母婴康养、亲子度假以及学前教育等服务,以此带动约100位本地农民转型就业。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2018年至2020年该村年游客量由2万人次提升至1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96万元增至3.88万元,新增固定资产6608万元,带动返乡创业公司6家,注册落地餐饮公司2家、医疗服务类工作室1家。
同样获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海星村则喊出“蟹逅海星”的约定,围绕康养运动、亲子农业旅游,与上海海洋大学成立产学研研究基地,打造蟹文化主题生产体验馆——蟹逅馆和水母科普休闲驿站,趣味十足。
拥有“最美油菜花田”的花红村,围绕本土特产宝农“34”金奖大米,做强“一袋米”,打造耕织传家文化农耕体验园,吸引了许多网红达人来此打卡。
新陆村以沿江生态涵养林优势,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成生态学农实践基地,结合研学教育打造千亩中小学生假期蔬菜采摘体验基地,把“蔬香新陆”诠释得淋漓尽致。洋桥村以“芋见洋桥、梦回水乡”为主题,以罗泾镇五大特产之一——红梗芋艿为切入点,发展芋艿产业,打造芋香田园村,引进精品民宿,为“五村联动”提供了重要休闲载体。
打破村落行政边界,着力发展各色产业,乡村肌理清晰了,旅游资源也就显现出差异性。罗泾镇通过产业联合、生态联治、设施联通、治理联动,推动形成了村落组织共强、利益共享、环境共保、邻里共建、智慧共管的格局,真正建立起质量控制和特色产品体系,构建起长效运营保障机制。
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意义重大。一方面能产生强有力的示范效应,推动区内各个村镇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强化特色;另一方面将极大推动乡村振兴的务实推进,还将实实在在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新一轮良性循环已经开始。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旅游小镇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主导型开发模式—浙江乌镇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不断提速,大家普遍感受到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乐于享受田园的美好生活。”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泾镇的乡村旅游建立在生态优势转化的基础上,通过将原有的闲置土地逐步转型盘活,建设“美丽乡村会客厅”有了基础。
优越的自然禀赋和农业基础历来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的要素。罗泾镇却似乎超越了这套范式,另辟一条蹊径。
上海市郊星罗棋布的村落已与城区紧密连通,并没有大山大水的盛景,也难见良田万顷的浩瀚。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建好城市后花园?罗泾镇综合谋划,在宝山区乡村旅游特色片区的总体规划引领下,设计出了一张新蓝图——“五村联动”,打造农旅文商养的融合发展示范区。
空间连片并不是简单的扩大规模,而是有机共生。镇域内各村依托各自自然禀赋,放大资源效应、优势互补、统筹发展。“我们这里的农田总体呈点状、线状镶嵌式分布,客观条件决定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精致农业,推动农旅融合,才能拓展乡村旅游多种功能。”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该镇各村打出的品牌也能感受到乡间特有的匠心味道,村村有特色,“一村一品”成效初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塘湾村打出“乡遇塘湾”品牌,围绕慈孝文化,打造萱草文化园,配套售卖萱草酒、萱草蜜、萱草书画等文创产品。依托盛大集团旗下馨月汇母婴专护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该村建成的母婴康养基地除传统康养产品,还全面提供孕产妇休养、母婴康养、亲子度假以及学前教育等服务,以此带动约100位本地农民转型就业。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2018年至2020年该村年游客量由2万人次提升至1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96万元增至3.88万元,新增固定资产6608万元,带动返乡创业公司6家,注册落地餐饮公司2家、医疗服务类工作室1家。
同样获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海星村则喊出“蟹逅海星”的约定,围绕康养运动、亲子农业旅游,与上海海洋大学成立产学研研究基地,打造蟹文化主题生产体验馆——蟹逅馆和水母科普休闲驿站,趣味十足。
拥有“最美油菜花田”的花红村,围绕本土特产宝农“34”金奖大米,做强“一袋米”,打造耕织传家文化农耕体验园,吸引了许多网红达人来此打卡。
新陆村以沿江生态涵养林优势,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成生态学农实践基地,结合研学教育打造千亩中小学生假期蔬菜采摘体验基地,把“蔬香新陆”诠释得淋漓尽致。洋桥村以“芋见洋桥、梦回水乡”为主题,以罗泾镇五大特产之一——红梗芋艿为切入点,发展芋艿产业,打造芋香田园村,引进精品民宿,为“五村联动”提供了重要休闲载体。
打破村落行政边界,着力发展各色产业,乡村肌理清晰了,旅游资源也就显现出差异性。罗泾镇通过产业联合、生态联治、设施联通、治理联动,推动形成了村落组织共强、利益共享、环境共保、邻里共建、智慧共管的格局,真正建立起质量控制和特色产品体系,构建起长效运营保障机制。
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意义重大。一方面能产生强有力的示范效应,推动区内各个村镇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强化特色;另一方面将极大推动乡村振兴的务实推进,还将实实在在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新一轮良性循环已经开始。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旅游小镇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主导型开发模式—浙江乌镇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