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1-11-02 点击数:97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百姓亲睦”传统价值必须嫁接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才能熔铸时代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使中国号巨轮以更强劲的动力驶入更宽阔的水域。那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哪些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实践表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没有得到基层政府的广泛重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公园、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是基层领导打造任期内政绩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展示其政绩的关键平台,自然成为建设的重点。与之相反,尽管国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得到基层政府的积极响应并付诸实际,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进展缓慢。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足

以生活污水处理投入为例,2016年农村排水设施投资占市政投资的比例为10.8%,而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占市政设施投资比例仅为4.7%,占排水设施投资的比例为43.2%,相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需要,投入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入方式导致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的严重不足和质量的低劣化,难以实现预期的整治成效。特别是造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的管护资金缺失,直接导致“重建轻管”现象的普遍存在。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错位

事实上,开始于2013年的美丽乡村建设由于各部委“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将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推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线,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而真正应该成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居民则游离于美丽乡村建设之外。与此同时,为了突出本部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基层职能部门往往倾向于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村庄作为项目实施点,而真正需要项目的村庄则很难获得支持,不可避免地导致“锦上添花”,而不是“雪里送炭”。当前,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中,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基层及相关部门替代农村居民成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而农民则因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成为了局外人 。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不当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有的地方盲目推崇一些成功的模式,而没有考虑这些模式所需要的保障条件。当然,这些模式所遵循的绿色理念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值得借鉴,但模式却难以复制。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例,广泛推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这既没有考虑所需要的运营经费的支撑,也没有考虑农村生活垃圾进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缺乏系统的思考与统筹。又如,农村“厕所革命”中一味地推崇三格化粪池模式,注重了厕所内的环境改造,但没有实现粪污的有效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另外,还需要对化粪池内的粪污每年进行一到两次的抽取。一些地方探索出了“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模式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原因可能就在于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政府布置的任务,只注重工程数量的增长 ,而没有关注工程能否实现预期效果及其可持续性。新闻媒体曝光的某地“厕所革命”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适宜性不足

在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性较差,更缺乏统一的标准。一些地方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简单地将城镇污水处理的管网方式照搬到农村,不考虑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点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同时,对一些特定区域而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严重缺失。因此,当前所推广的技术区域适应性不足。

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机制不完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不完善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运营机制缺失;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评估与监督机制还没建立;三是农民参与机制缺失。农村居民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政府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行为不能充分理解,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严重不足。农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其广泛参与是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的关键。

7.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监管缺位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针对国家所推行的相关行动计划,基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更多地关注工程实施情况和对上级部门负责,而对实施效果关注不够,更缺乏保障实施效果可持续的机制。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缺乏监督与评价。首先,我国最基层的环保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无相关职能部门,县级环保部门受各种条件限制,很难对农村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管。其次,我国基层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不仅没有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的监测网络系统,而且也无法充分利用相关的农村人居环境监测技术。此外,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对何种行为应该处罚以及处罚的程度规定得过于笼统,导致环保执行部门难以行使环境执法权。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上一篇: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实例】看休闲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