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发布日期:2021-10-28 点击数:28

特色小镇规划是在统筹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理念,结合产业运营与城镇运营,对城市空间进行优化提升,对城市土地进行集约运用,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建设指引性规划,是一种各要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

一、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到底

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在实施中,由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造成编制、审批部门和技术标准等存在一些差异。特色小镇规划作为各种要素高度关联的综合型规划,必须坚持“多规合一”。即在“信息及业务管理、审查审批、批后监管”统一的协同推进下,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为基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协调住建、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在没有新增规划的情况下,在一张底图上共同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无缝对接的“一张蓝图”,统筹考虑,避免各部门之间的规划出现矛盾。

二、以人为核心,服务于民生

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造房子,是要促使农民真正的转化为市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特色小镇的规划要以居民的各种需求为出发点:一是通过完善、人性化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大到银行、商店、邮局、医院、学校,小到休闲小品、公厕、自动收费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二是为居民打造完整的社区空间,形成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通过公共交通与工作区域实现有效联动,形成合理的就业半径;三是为居民打造多样化、分散布局的休闲空间,如健身公园、露天营地、社区活动中心等。

三、尊重现有肌理,保留传统记忆

特色小镇要想不落入“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就要从自身发展基础上找突破,在顺应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规划创新,同时保留一份对小镇过去的记忆。特色小镇规划要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彰显优美的山水格局和高低错落的天际线;要尊重现有路网、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下细致功夫解决老街区功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在风貌上,新建区要延续传统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四、传承历史文化,不断创新发展

经过上百年、上千年发展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既是小镇的文化核心,也是其特质与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我国“运动式”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大量的城市文化遗存被遗弃,导致城市本身特质逐渐消失,“特色化”无从体现。特色小镇在规划中,应将独有的历史记忆作为塑造特色与培育精神标识的核心,实现以下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1、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活化传承之间的协调。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应保护小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保护不可移动的文物,及时修缮历史建筑,同时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建设一批生产、传承和展示场所,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工匠,避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低俗化、过度商业化。

2、传统生活印记保留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协调。即在保留一些有价值的建筑、空间、环境、肌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需求,推进设施现代化、规划人本化、生活便利化、服务完善化、环境生态化,实现基于功能需求之下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五、产城一体化,实现职住平衡

产城一体化,从城镇角度来说,是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有效融合,即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根据其发展需求及集聚的人口特征,配置相关的服务配套;从居民角度来说,是实现就业、居住与生活的融合,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作与生活空间。产城一体化包括五大要素自身的融合以及之间的相互融合,即产业要素、服务要素、生态要素、空间要素、交通要素。

1、产业要素是核心。产业集群化发展聚集的人口是构建城镇化的基础,不同产业及不同产业聚集的不同特征人群,对服务、生态、交通及空间的需求各异,决定小镇的发展方向及外部呈现。

2、服务要素是保障。服务要素包括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其中,生产性服务需围绕主导产业及核心企业的需求进行布置,一般呈现聚集式布局;生活性服务包括学校、医院、邮政等公共服务及银行、电信、超市等城市商业服务,一般根据城市常住人口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完善化、组团式布局。

3、生态要素是基础。在现代服务业及智慧产业火速发展的今天,当产业已经逐渐摆脱矿产、电力等资源的限制时,生态要素成为驱动产业发展及人口聚集的一大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高端人群来说,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有着极高的吸引力。生态要素除自身拥有的环境、气候等自然生态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生态绿地系统、人文景观风貌等后天规划的。

4、空间要素是载体。空间是产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之间的有效合理安排。根据主导产业对交通、周边环境、相关配套产业的要求及产业人口对居住、服务的要求,进行相对应的空间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也会对产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5、交通要素是骨架。服务于产业的生产性交通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关键是要与外部道路形成便利的连接,处理好与城市生活交通的关系。生活性交通应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型交通布局,方便人们出行,并倡导绿色交通、慢行交通体系。

六、空间布局集约化,提升现有功能

传统的“摊大饼式、贪大求最”的做法,已逐渐被社会摒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我国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应在统筹考虑产业基础、生产力布局、服务设施、人口分布、资源现状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界定规模范围,坚持紧凑布局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尽可能激活、提升原有城镇功能,增强现有设施的使用率,避免盲目的大拆大建与重复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各功能区之间的融合,适度对土地进行混合规划,尽量降低成本。

空间集约化是基于国土空间的优化及经济成本的控制及特色小镇本身的发展需求,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密度”与“浓度”。其中,密度指企业在一定区域聚集数量的多少,浓度指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连接。只有来自不同领域或处于同一领域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交流融合,才能诞生创意。因此,集约化、关联性强的空间布局,对于依托创新发展的特色小镇至关重要。这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进行适度超前的规划,还需要新技术的辅助,如互联网技术、虚拟技术等。可大大提升规划的科学性,通过虚拟世界的联通,弥补一些时间、空间上的分散割裂问题。

七、基于城市运营,实现规划的经济价值

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不是简单的基于功能实现的空间落地,更多的是站在城市运营的角度,通过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空间安排及系统搭建,为城镇的整体有效发展、资源溢价、投资增值收益等奠定基础。因此,规划讲究的不单单是功能的落地,更重要的是要产生价值。比如国外很多机场、地铁站通过土地混合利用策略,充分利用交通集散的人流,与饮食、超市、日用品商店等多种业态混合配置,将人流变为商流,既方便了旅客及办公人群,又带来了极高的商业价值。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上一篇: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实例】看休闲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