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开发的难点在哪里?

发布日期:2021-09-03 点击数:130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新时代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涉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方面,在具体操作层面需要各个环节齐心协力。同时,我国乡村地域广阔、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差距巨大,长期累积的问题多,需要各项政策精准发力,不搞一刀切,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乡村振兴中的难点进行突破,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

一、招才引智,不拘一格培育乡村旅游人才

乡村旅游要实现从“农家乐”模式向休闲农业和乡村度假、乡村康养、乡村研学转型,首先离不开人才。在人才建设方面,一是依托现有政策大力吸引城市农民返乡创业,特别是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他们长期在城市生活,眼界较开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二是各级政府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旅游的主力军,特别是着重培养懂管理的带头人更为重要,如陕西的马嵬驿实行的“精细化的霸道管理”就是村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管理方式,奠定了马嵬驿的巨大成功;三是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吸引有情怀、有理想、有资金、懂管理的“城里人”直接参与旅游开发,这会极大地促进乡村旅游档次的提升。例如,北京市顺义区的尺木·无山景区,过去一直经营不善,引入城里的经营者之后,瞄准中高端市场,以霍比特小屋为特点,深受儿童喜爱;四是招才引智,通过规划扶贫、对口帮扶等政策,吸引各行业专家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二、创新引领,强化政策支持与模式创新

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相比,政策往往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比如乡村旅游开发的土地问题,解决不了土地指标,“能人”不敢干、“闲钱”不敢投。因此,要解放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规划要求,积极扩展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破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策瓶颈。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勇于制度创新,当前涉及乡村的创新模式主要有:

1. 贵州“三变”模式

“三变”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三变”,把农村沉睡的土地、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从农民到股民的身份转变,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走出一条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的农村科学改革发展路径。

2. 海南的共享农庄

所谓“共享农庄”,就是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平台,与城市租赁住房需求对接,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目前,海南已经成立了海垦控股集团共享农庄工作小组办公室,并首批了 14 个“共享农庄”示范点。

3. 成都“小组微生”模式

2015 年 5 月,为了推进成都市新农村建设规划,政府在考察调研了浦江县这个先行示范点的发展状况以后,延续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提出了“小组生微”这一概念,其本质在于“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2016 年,随着成都市1065 个美丽乡村的逐步建成,“小组生微”模式被逐渐融入规划中的 123 个农村进行分割贯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2016 年官方将该新村建设模式更名为“小组微生”——“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

三、开放共享,引导资金投入乡村振兴

一是利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发挥共享、共融理念,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中来。

二是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财政资金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投入上向乡村倾斜。

三是在政策上对乡村旅游投入的资金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优惠贷款利率、政府利率补贴等。

四是创新融资方式,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通过土地节约指标的跨地域交易来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

五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源用于乡村振兴,形成一个多元投入的新局面。

六是在今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上,注意规划引导,杜绝低水平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乡村旅游迈向优质旅游时代。

四、制度保障,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

各级政府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的、宏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乡村振兴上要注意吸取城镇化建设的弊端,切忌一刀切、千篇一律。在乡村建设上要充分发挥村民作用,倾听村民声音。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振兴的是乡村、获益的是村民,因此在具体举措上要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迷信专家、不迷信大师、不迷信领导。把乡村振兴之路铺设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的发展之路,谋划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

五、强化特色,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告,我国共有 596450 个村,当然不能所有的村都以旅游产业为引领实现乡村振兴,但至少那些想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一定要注意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特色、文化特色,打造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产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旅游走得更远。

一是构建有特色的乡村风貌。2015 年 5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舟山乡村旅游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美丽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美丽中国的基石,要摒弃以往“兵营式”的美丽乡村模式,从当地实情出发,以城乡融合为目标、以宜居宜旅为导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发展的眼光,构建新型乡村,搭建好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

二是挖掘整理当地的乡风民俗、农村节事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逐步恢复乡村的良好民风,杜绝各种陋习,提升乡村软环境的吸引力,把乡风民俗、节事活动打造为独特的旅游产品。

三是要结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走中国式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乡村旅游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农村最大的特点和难点就是数量众多的“小农户”如何与大产业对接的问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很多开发商习惯于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搞整村搬迁,这样就从根本上背离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小农户与大产业对接的方式,如通过“公司 + 农户”或者旅游合作社的模式实现共赢发展,把小农户纳入到代农业发展轨道中,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六、科学规划,构建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一是乡村振兴是当前最大的国家战略,各种社会资源纷纷瞄准乡村振兴,由于水平问题、认识问题、角度问题,不排除在具体手段、路径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帮助基层把好关、定好位,在乡村振兴上坚持宜建则建、可建再建的原则,不盲动、不冒进,精准定位、久久为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二是乡村振兴是关乎乡村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要注重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杜绝表面文章、短期行为,让乡村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从环境美向人文美转变,从形象美向制度美转变,构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

三是摒弃重建设、重投资的思维,强化重经营、重品牌的理念。可以预见乡村旅游是今后一段时期投资建设的热点,必然会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找出亮点、做出特点,切忌简单重复、无序发展,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树立鲜明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我有一块地,请问怎么做休闲农庄规划?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