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遇到的困境
发布日期:2021-08-12 点击数:184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主体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队伍缺失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大多数村民涌入城市谋求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缺失。一方面,乡村社会空心化严重。生长于农村的青壮年群体选择进城务工,逐渐向城市迁移,为村庄考量的公共意识有所下降。此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回农村,倾向于留在城市生活、学习,加剧了乡村社会空巢化、空心化的趋势。乡村留守的妇幼、老弱群体因为受自身的教育程度、年龄、能力、价值观念等影响,难以担当乡村文化振兴的大任,这造成了乡村文化自我建设的主体缺失。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缺口较大。难以逆转的人口外流趋势不仅造成了人口结构的空心化,更造成了乡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随之大量人才资源流向城市,导致乡村地区人才供应短缺,传统乡村文化、非遗传承队伍后继乏人,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困境。
二、载体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承载资源退化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要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来具象化。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普遍存在利用率低、建设失衡、缺乏乡土特色等问题。首先,在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层面,乡村建设重经济、轻文化的价值取向,极大的忽视了乡村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乡村文化活动场所也存在着场所设施陈旧、管理缺失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许多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摆设。另外,村民们对承载乡村传统文化的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而且对民间技艺的传承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乡村文化的物质承载资源。其次,在乡村文化建设的意识载体层面,表现在村民对文化建设重视不足,重经济而轻文化,乡村文化发展欠缺活力,且由于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构成的冲击,物质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上的认同,村民普遍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价值困境:传统乡村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弱化
城市文化、市场经济趋利的价值导向、经济理性对乡村社会的强势介入,导致乡村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在交流碰撞中处于弱势地位。首先,随着大众媒体在乡村社会的普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给乡村传统价值观念带来一定冲击,造成村民普遍出现价值困惑和信仰迷失。一是价值观念泛化,传统优秀美德、乡规民约受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一些地方普遍出现诚信缺失、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现象。二是价值取向功利化,受到市场经济趋利导向的影响,村民出现片面追求物质功利主义思想和工具化价值思想,对原有的乡村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怀疑,理想信念模糊和信仰迷失。其次,村民缺乏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教育引导学生以“走出农村”为学习目标,学校教育日常给学生灌输的城市价值取向,造成乡村学生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而对乡村文化更加漠视的价值逆差。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的9个核心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一、主体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队伍缺失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大多数村民涌入城市谋求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缺失。一方面,乡村社会空心化严重。生长于农村的青壮年群体选择进城务工,逐渐向城市迁移,为村庄考量的公共意识有所下降。此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回农村,倾向于留在城市生活、学习,加剧了乡村社会空巢化、空心化的趋势。乡村留守的妇幼、老弱群体因为受自身的教育程度、年龄、能力、价值观念等影响,难以担当乡村文化振兴的大任,这造成了乡村文化自我建设的主体缺失。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缺口较大。难以逆转的人口外流趋势不仅造成了人口结构的空心化,更造成了乡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随之大量人才资源流向城市,导致乡村地区人才供应短缺,传统乡村文化、非遗传承队伍后继乏人,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困境。
二、载体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承载资源退化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要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来具象化。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普遍存在利用率低、建设失衡、缺乏乡土特色等问题。首先,在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层面,乡村建设重经济、轻文化的价值取向,极大的忽视了乡村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乡村文化活动场所也存在着场所设施陈旧、管理缺失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许多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摆设。另外,村民们对承载乡村传统文化的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而且对民间技艺的传承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乡村文化的物质承载资源。其次,在乡村文化建设的意识载体层面,表现在村民对文化建设重视不足,重经济而轻文化,乡村文化发展欠缺活力,且由于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构成的冲击,物质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上的认同,村民普遍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价值困境:传统乡村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弱化
城市文化、市场经济趋利的价值导向、经济理性对乡村社会的强势介入,导致乡村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在交流碰撞中处于弱势地位。首先,随着大众媒体在乡村社会的普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给乡村传统价值观念带来一定冲击,造成村民普遍出现价值困惑和信仰迷失。一是价值观念泛化,传统优秀美德、乡规民约受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一些地方普遍出现诚信缺失、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现象。二是价值取向功利化,受到市场经济趋利导向的影响,村民出现片面追求物质功利主义思想和工具化价值思想,对原有的乡村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怀疑,理想信念模糊和信仰迷失。其次,村民缺乏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教育引导学生以“走出农村”为学习目标,学校教育日常给学生灌输的城市价值取向,造成乡村学生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而对乡村文化更加漠视的价值逆差。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的9个核心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