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旅游顺利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1-08-02 点击数:187
随着旅游业市场结构的重组细分、旅游产品类型的持续丰富、医疗与科技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慢生活+深体验”的理念逐渐脱颖而出,而康养旅游模式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特定需求,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康养旅游顺利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优越的自然环境
康养需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干旱与湿润,降雨、风沙等)、水文(江海、河流、湖泊、湿地等)、地形(平原、丘陵、高山、沿海等)、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通常人们所说的康养有利条件,如海拔、气温、含氧量、负氧离子、富硒、温泉、矿泉,少雾霾、少沙尘、少酷暑、少湿热、少阴雨等,大都在这个范围内。
康养应落地在自然环境优越之处。环境之优,这是相对的和比较而言的优势,适合的人群也是如此,很难说哪儿是普遍宜人的。有些地方夏季酷热难耐或阴雨连绵,住下去就得整天关在空调房子里,这样的时段显然是不适于康养的。一个地方的气候、地理、物产等如何适宜康养,比别的地方优越在哪里,需要加以专业研究和清楚的表述。
康养地点的优越性需要科学依据。当下,全国各地都在发展康养,都说当地条件很优越,其中不乏空泛和夸大成分。例如,某地在宣传当地的康养优势时,概括为五个方面:钟灵毓秀的独特区位,丰沛优质的水源,肥沃而富硒的土壤,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积淀深厚的孝道文化。这类归纳在各地并不少见,问题是有些笼而统之,有些文学语言的描述,若换成科学而专业的数据或事实表述就更具说服力。比如,对自然资源优势的数据分析,当地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何种病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对哪类慢性病有缓解或治愈?或者在哪个方面有显著的自然环境优势?这些资料和素材,不仅是康养项目落地的依据,也是市场推广少不了的数据支撑。
特色的医疗保健
康养之康,首先应建立在治病、防病和保健基础上。否则,仅靠自然环境去修复到“康”,依靠食物之养去实现“康”,这个“康”就显得有些乏力或飘渺。较理想的状况是,旅游康养服务机构都应提供程度不同、幅度不同的“涉康”服务。最基础的是专业教授一些强身健体之法,但必须是专业的教练和辅导人员,包括来自国外的专业教练;以及一些专业的中医按摩等。至于市场上常规性的保健手段,属于配套性的服务,替代不了其他专业服务。
其次是能够提供对“未病”的预防和调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医调养”。随着国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生活的宽裕,这类需求必然会在康养领域日益增长。开展专业的全方位的医疗体检,专业的身体健康咨询服务,专业的诊断身体潜在疾患,是旅游康养机构所应提供的核心性服务。
高档次康养机构应能提供诊疗慢性病、常见病的服务。使旅游康养者在休闲度假的同时,可以享受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康养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区别,主要体现在治疗和康复手段的特色上,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和少数民族医学)将发挥重要作用。这类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较多的应来自于与医疗机构、专家医师的合作。
当然,在康养发展的初级阶段,上述期望很可能只是发展愿景,在政策上和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障碍,但作为一个发展方向,它无疑是较高档次康养机构的标配服务,也是未来对康养企业、康养产品分等定级的重要因素。
科学的养生服务
中国哲人早就有“药食同源”的思维,更有“食补”“药膳”等落地性的丰富实践。
康养首先是要破除一些观念误区。现在社会上误导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造成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吃什么、怎样吃?本来是基础性的生活能力,但现在也成了不小的问题。
康养需要保健专家悉心指导。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都需要给出靠谱的回答;还要讲课,要科普,让大众了解更多的养生知识、生活常识;再就是针对个体差异,怎么把握进补或忌食,具体情况下该怎么办?这些都应是康养范畴的问题。
康养需要营养专家予以落地。要针对游客个体差异去开发膳食菜谱,由专门的厨师通过精心烹调来提供。没有营养师的指导和参与,听任游客随意去吃当地“家常菜”,即使连续几个月“闷吃闷喝”,康养的目标也就很难显现。
赋能的文旅融合
文旅与康养联姻顺应了人之本性。文旅可以让人心身更加健康,正是因此,康养基地大都选址在景区周边,或为康养者提供定期的旅游服务、文娱活动。那些只让人定居下来、从不考虑旅游的康养,服务与消费都不会是高水平的。
文旅可为康养产业注入高端客流。一些地方的探索表明,仅靠当地人或外地旅居者作为康养客源,这样的康养产业很难做大,发展活力也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是受制于康养者的消费实力。一些地方把康养与旅游度假紧密结合,把康养作为经营服务的特色,逐步培育了市场卖点,就是基于高端客源的消费实力。
文旅可为康养产业发展助力。以文旅眼光发展康养,有利于提高康养设施、产品和服务水平,使康养产业走得更远。发达国家的康养小镇大都与度假胜地紧密相连,如匈牙利的黑维茨、捷克的卡罗维发利,都是依托温泉资源的康养度假胜地;国内一些康养做得好的地方,都是以文旅专业的眼光去开发;在一些发达国家,看一场芭蕾舞、观一出话剧、听一次音乐会、参观一个博物馆,也都是高端康养休闲者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大餐。
联动的绿色产业
康养与乡村种植、绿色农业、特色养殖、野外采摘等具有天然的联系,康养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它们的依托和支持。它们既为康养提供丰富而特色的养生食材,康养业也可大幅度提升当地农副土特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产品广泛地销往外地。
要积极做好农副土特产品的品质认证。按照国家统一政策的要求,做好涉及康养产业的绿色产品认证,贯彻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减少对化肥、农药使用,逐步培养出一批绿色产品。同时,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积极保护产品的原真性。让旅游康养消费者,既能吃得放心,也熟悉和宣传这些品牌。
要努力把种植、采摘、加工情景转化为文旅参与项目。既可以吸纳康养旅游者参观考察,增加其康养期间的生活情趣,又可通过实地的考察参观,加深其对当地绿色品牌的认识,收到比单纯广告更为有效的宣传效果。这类情况很多地方已有成功探索,或称为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非遗旅游,或称为体验旅游、+旅游项目,普遍受到游客欢迎。
要推动农副产品的旅游商品化。把当地的特色产品、绿色产品进行商品化再加工,而非停留在原材料销售上,尽量多地销售出去。以前的旅游商品开发强调三点:特色、优质、便利携带或托运;现在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三点:一是推动地方农副产品的旅游商品化;二是引入文创企业做好深度开发;三是进入电商平台做好推广销售,为地方名优土特产升值插上腾飞翅膀。
康养是一个正在快速发育的大市场,与旅游紧密融合的康养处于这个市场的顶层。在推动旅游康养发展中,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积极把康养纳入全域旅游和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范畴中,通过文旅产业融合赋能,加快旅游康养市场培育,推动旅游康养业态、康养产品、康养要素的大发展,不断做大旅游康养经济,为我国康养大产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看看铜仁松桃如何助推农村产业振兴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优越的自然环境
康养需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干旱与湿润,降雨、风沙等)、水文(江海、河流、湖泊、湿地等)、地形(平原、丘陵、高山、沿海等)、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通常人们所说的康养有利条件,如海拔、气温、含氧量、负氧离子、富硒、温泉、矿泉,少雾霾、少沙尘、少酷暑、少湿热、少阴雨等,大都在这个范围内。
康养应落地在自然环境优越之处。环境之优,这是相对的和比较而言的优势,适合的人群也是如此,很难说哪儿是普遍宜人的。有些地方夏季酷热难耐或阴雨连绵,住下去就得整天关在空调房子里,这样的时段显然是不适于康养的。一个地方的气候、地理、物产等如何适宜康养,比别的地方优越在哪里,需要加以专业研究和清楚的表述。
康养地点的优越性需要科学依据。当下,全国各地都在发展康养,都说当地条件很优越,其中不乏空泛和夸大成分。例如,某地在宣传当地的康养优势时,概括为五个方面:钟灵毓秀的独特区位,丰沛优质的水源,肥沃而富硒的土壤,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积淀深厚的孝道文化。这类归纳在各地并不少见,问题是有些笼而统之,有些文学语言的描述,若换成科学而专业的数据或事实表述就更具说服力。比如,对自然资源优势的数据分析,当地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何种病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对哪类慢性病有缓解或治愈?或者在哪个方面有显著的自然环境优势?这些资料和素材,不仅是康养项目落地的依据,也是市场推广少不了的数据支撑。
特色的医疗保健
康养之康,首先应建立在治病、防病和保健基础上。否则,仅靠自然环境去修复到“康”,依靠食物之养去实现“康”,这个“康”就显得有些乏力或飘渺。较理想的状况是,旅游康养服务机构都应提供程度不同、幅度不同的“涉康”服务。最基础的是专业教授一些强身健体之法,但必须是专业的教练和辅导人员,包括来自国外的专业教练;以及一些专业的中医按摩等。至于市场上常规性的保健手段,属于配套性的服务,替代不了其他专业服务。
其次是能够提供对“未病”的预防和调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医调养”。随着国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生活的宽裕,这类需求必然会在康养领域日益增长。开展专业的全方位的医疗体检,专业的身体健康咨询服务,专业的诊断身体潜在疾患,是旅游康养机构所应提供的核心性服务。
高档次康养机构应能提供诊疗慢性病、常见病的服务。使旅游康养者在休闲度假的同时,可以享受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康养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区别,主要体现在治疗和康复手段的特色上,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和少数民族医学)将发挥重要作用。这类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较多的应来自于与医疗机构、专家医师的合作。
当然,在康养发展的初级阶段,上述期望很可能只是发展愿景,在政策上和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障碍,但作为一个发展方向,它无疑是较高档次康养机构的标配服务,也是未来对康养企业、康养产品分等定级的重要因素。
中国哲人早就有“药食同源”的思维,更有“食补”“药膳”等落地性的丰富实践。
康养首先是要破除一些观念误区。现在社会上误导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造成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吃什么、怎样吃?本来是基础性的生活能力,但现在也成了不小的问题。
康养需要保健专家悉心指导。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都需要给出靠谱的回答;还要讲课,要科普,让大众了解更多的养生知识、生活常识;再就是针对个体差异,怎么把握进补或忌食,具体情况下该怎么办?这些都应是康养范畴的问题。
康养需要营养专家予以落地。要针对游客个体差异去开发膳食菜谱,由专门的厨师通过精心烹调来提供。没有营养师的指导和参与,听任游客随意去吃当地“家常菜”,即使连续几个月“闷吃闷喝”,康养的目标也就很难显现。
赋能的文旅融合
文旅与康养联姻顺应了人之本性。文旅可以让人心身更加健康,正是因此,康养基地大都选址在景区周边,或为康养者提供定期的旅游服务、文娱活动。那些只让人定居下来、从不考虑旅游的康养,服务与消费都不会是高水平的。
文旅可为康养产业注入高端客流。一些地方的探索表明,仅靠当地人或外地旅居者作为康养客源,这样的康养产业很难做大,发展活力也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是受制于康养者的消费实力。一些地方把康养与旅游度假紧密结合,把康养作为经营服务的特色,逐步培育了市场卖点,就是基于高端客源的消费实力。
文旅可为康养产业发展助力。以文旅眼光发展康养,有利于提高康养设施、产品和服务水平,使康养产业走得更远。发达国家的康养小镇大都与度假胜地紧密相连,如匈牙利的黑维茨、捷克的卡罗维发利,都是依托温泉资源的康养度假胜地;国内一些康养做得好的地方,都是以文旅专业的眼光去开发;在一些发达国家,看一场芭蕾舞、观一出话剧、听一次音乐会、参观一个博物馆,也都是高端康养休闲者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大餐。
联动的绿色产业
康养与乡村种植、绿色农业、特色养殖、野外采摘等具有天然的联系,康养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它们的依托和支持。它们既为康养提供丰富而特色的养生食材,康养业也可大幅度提升当地农副土特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产品广泛地销往外地。
要积极做好农副土特产品的品质认证。按照国家统一政策的要求,做好涉及康养产业的绿色产品认证,贯彻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减少对化肥、农药使用,逐步培养出一批绿色产品。同时,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积极保护产品的原真性。让旅游康养消费者,既能吃得放心,也熟悉和宣传这些品牌。
要努力把种植、采摘、加工情景转化为文旅参与项目。既可以吸纳康养旅游者参观考察,增加其康养期间的生活情趣,又可通过实地的考察参观,加深其对当地绿色品牌的认识,收到比单纯广告更为有效的宣传效果。这类情况很多地方已有成功探索,或称为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非遗旅游,或称为体验旅游、+旅游项目,普遍受到游客欢迎。
要推动农副产品的旅游商品化。把当地的特色产品、绿色产品进行商品化再加工,而非停留在原材料销售上,尽量多地销售出去。以前的旅游商品开发强调三点:特色、优质、便利携带或托运;现在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三点:一是推动地方农副产品的旅游商品化;二是引入文创企业做好深度开发;三是进入电商平台做好推广销售,为地方名优土特产升值插上腾飞翅膀。
康养是一个正在快速发育的大市场,与旅游紧密融合的康养处于这个市场的顶层。在推动旅游康养发展中,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积极把康养纳入全域旅游和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范畴中,通过文旅产业融合赋能,加快旅游康养市场培育,推动旅游康养业态、康养产品、康养要素的大发展,不断做大旅游康养经济,为我国康养大产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看看铜仁松桃如何助推农村产业振兴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