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哪些不可忽视的要点?
发布日期:2021-05-17 点击数:10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着力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重点是: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积极稳健地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有机和多样化、特色化振兴,有效推进广大农民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但是,我们在乡村建设规划设计考察服务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5个方面。
1、存在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现象
形式主义在乡村建设上主要表现在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则属于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主要表现为乡村建设内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一些地方乡村建设“目标不清决心大,方向不明考核多”、“缺乏总体考虑,热衷于碎片化行动”。有些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追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喜欢打“运动战”,缺乏打“持久战”的准备,把战略问题用战术化的方式来干。不仅造成了资源利用与国家财力大量浪费的现象,还加大了战略实施的困难和风险,其成效很难持续发展。
2、存在好高骛远的理想主义
一些地方的乡村建设存在着好高骛远,要求过高的现象;有些地方基于浪漫化、理想化预期,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甚至违背规律目标,不仅很难实现,还有可能形成政策误导,削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性。
如,有的地方领导就提出:要“让农业赶超房地产”,“让乡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甚至要“消灭城乡收入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差距”,追求农村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等等。
这些口号的提出,都是没有正确认识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要解决城乡收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城乡差距的合理化,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的将会适度长期存在,乡村振兴仍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努力消除过大的、不合理的城乡差距,与消灭城乡差距不是一回事。
3、认为乡村振兴就是村建化
国家在乡村振兴中推行了乡村建设项目,从其经验教训来看,一些示范村的建设方式很多都是单一化,较为突出的表现是乡村振兴村建化。
一些地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简单的把乡村振兴等同于推进村庄建设的过程,热衷于搞房屋、道路和景观设施建设等,轻视推进产业兴旺对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性作用及其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影响,轻视社区治理、文明乡风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导致乡村振兴的过程难以有效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有的地方盲目追求村庄美化、道路硬化或村庄建设标准化,要求村庄建设凸显“异国风情”或“城市品位”,冲击乡村本真和整体风貌风格,淡化农村的人文特色和乡土记忆;甚至不惜搞“大拆促大建”,破坏农村自然风貌和田园生态、历史文脉等等。
乡村振兴方式这种单一化与“一刀切”的发展方式,不仅容易弱化农民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获得感,还容易淡化农业农村对工商资本和人才、要素的吸引力,妨碍农业农村活力、魅力的再造和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乡村建设不尊重农户意愿,人为增加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的难度,导致农民形成“漂泊感”和“失落感”,容易导致农民反感。
4、没有从改革的高度认识乡村振兴
一些地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了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化、政策支持盆景化的两种不良倾向。
所谓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化,即用发展举措替代改革举措,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异化为实施一系列发展举措的过程。轻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紧迫性的基石作用;甚至认为只要增加要素和技术投入,就能够用短期的加快增长掩盖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对未来发展的透支效应。从而不愿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所谓政策支持盆景化,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普惠不足、特惠有余,通过短期高强度的政策支持和公共资源配置,人为营造政策“高地”和政策“孤岛”,导致一些项目对政府投入过度依赖甚至丧失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复制和推广价值。政策支持盆景化,很容易导致乡村振兴项目缺乏内源发展、自主发展能力,出现限制乡村振兴政策惠及的范围,最后还可能导致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很难有获得感受。
5、没有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各地都大量涌现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许多有志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城乡工商资本与个人,还有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带头人,也都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但是,能否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头人,仅有“高大上”的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示范、引领、带动农户参与乡村振兴的业绩和能力。
一些地方的现实情况是:有些企业基于特定理念推进农业模式,搞所谓的“创新”。其结果是自身都惨淡经营、“朝不保夕”,从根本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有关政府部门还是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头人或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忽视广大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参与和受益,这很可能是政策支持重点的错乱。这样的带头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好看的“花瓶”,靠这样的带头人带动乡村振兴,有可能“越振越衰”。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文旅融合规划编制对象和理念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1、存在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现象
形式主义在乡村建设上主要表现在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则属于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主要表现为乡村建设内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一些地方乡村建设“目标不清决心大,方向不明考核多”、“缺乏总体考虑,热衷于碎片化行动”。有些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追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喜欢打“运动战”,缺乏打“持久战”的准备,把战略问题用战术化的方式来干。不仅造成了资源利用与国家财力大量浪费的现象,还加大了战略实施的困难和风险,其成效很难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的乡村建设存在着好高骛远,要求过高的现象;有些地方基于浪漫化、理想化预期,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甚至违背规律目标,不仅很难实现,还有可能形成政策误导,削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性。
如,有的地方领导就提出:要“让农业赶超房地产”,“让乡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甚至要“消灭城乡收入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差距”,追求农村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等等。
这些口号的提出,都是没有正确认识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要解决城乡收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城乡差距的合理化,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的将会适度长期存在,乡村振兴仍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努力消除过大的、不合理的城乡差距,与消灭城乡差距不是一回事。
3、认为乡村振兴就是村建化
国家在乡村振兴中推行了乡村建设项目,从其经验教训来看,一些示范村的建设方式很多都是单一化,较为突出的表现是乡村振兴村建化。
一些地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简单的把乡村振兴等同于推进村庄建设的过程,热衷于搞房屋、道路和景观设施建设等,轻视推进产业兴旺对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性作用及其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影响,轻视社区治理、文明乡风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导致乡村振兴的过程难以有效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有的地方盲目追求村庄美化、道路硬化或村庄建设标准化,要求村庄建设凸显“异国风情”或“城市品位”,冲击乡村本真和整体风貌风格,淡化农村的人文特色和乡土记忆;甚至不惜搞“大拆促大建”,破坏农村自然风貌和田园生态、历史文脉等等。
乡村振兴方式这种单一化与“一刀切”的发展方式,不仅容易弱化农民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获得感,还容易淡化农业农村对工商资本和人才、要素的吸引力,妨碍农业农村活力、魅力的再造和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乡村建设不尊重农户意愿,人为增加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的难度,导致农民形成“漂泊感”和“失落感”,容易导致农民反感。
4、没有从改革的高度认识乡村振兴
一些地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了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化、政策支持盆景化的两种不良倾向。
所谓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化,即用发展举措替代改革举措,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异化为实施一系列发展举措的过程。轻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紧迫性的基石作用;甚至认为只要增加要素和技术投入,就能够用短期的加快增长掩盖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对未来发展的透支效应。从而不愿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所谓政策支持盆景化,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普惠不足、特惠有余,通过短期高强度的政策支持和公共资源配置,人为营造政策“高地”和政策“孤岛”,导致一些项目对政府投入过度依赖甚至丧失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复制和推广价值。政策支持盆景化,很容易导致乡村振兴项目缺乏内源发展、自主发展能力,出现限制乡村振兴政策惠及的范围,最后还可能导致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很难有获得感受。
近年来,各地都大量涌现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许多有志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城乡工商资本与个人,还有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带头人,也都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但是,能否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头人,仅有“高大上”的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示范、引领、带动农户参与乡村振兴的业绩和能力。
一些地方的现实情况是:有些企业基于特定理念推进农业模式,搞所谓的“创新”。其结果是自身都惨淡经营、“朝不保夕”,从根本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有关政府部门还是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头人或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忽视广大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参与和受益,这很可能是政策支持重点的错乱。这样的带头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好看的“花瓶”,靠这样的带头人带动乡村振兴,有可能“越振越衰”。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文旅融合规划编制对象和理念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