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划思路

发布日期:2021-04-25 点击数:225
随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一、二、三期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得以构建,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一批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渐成规模,一系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得以拓展,红色旅游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热度持续上升。那么“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划思路。

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总导向

1、人民立场:树立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发展总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阶段,红色旅游要行稳致远,须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初心系于人民,使命为了人民,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将其落到实处。

其一,要落实“一切为了人民”。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间。要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体验特征设计红色旅游产品,高度重视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红色旅游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其二,要落实“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红色旅游的受众和参与者,更应是红色旅游的创造者和主导者。换言之,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不是“看客”和“配角”,而应是“主人”和“主角”。

红色旅游发展所讲述的红色故事、弘扬的革命传统、刻画的民族英雄、代表的国家记忆等,既源于人民,也属于人民。要汇聚民智民意,凝聚民心民力,切实强化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旅游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未来五年发展,达到“人人都是传承者,人人都做代言人”的目标。

2、强化咨询:建设“为人民代言,对历史负责”的新型文旅智库

文化和旅游行业涉及专业领域较多,需要借助和融合各方力量,尤其是各专业领域的专家智慧。新型文旅智库之“新”在于集众家之所长——它是擅于政策研究的国家智库、擅于学术探索的高校学者、擅于包装项目的规划设计单位和擅于实操运营的投资管理公司的综合体。更重要的是,新型文旅智库要有“为人民代言,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比其他领域,红色旅游领域的新型智库建设更为迫切,原因有二:

一是其他旅游形式(如全域旅游)的创新自下而上,发挥空间较大,容错率较高,而红色旅游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其十分依赖自上而下的引导,需要智库准确解读政策和指导行动方案,否则会影响基层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红色旅游使命特殊且重要。“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旅游的一举一动都与党和国家形象息息相关。因此,红色旅游相关的政策出台和规划设计必须能够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综上,新型文旅智库是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红色旅游的新型智库建设应成为“十四五”期间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构建顶层设计新模式

1、国家引领: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代表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将与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同频共振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共识。承载党和国家历史的红色旅游,应始终坚持国家引领,促进优质发展。在过去十六年,红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抓手是推进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建设。迄今为止,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一期、二期、三期规划纲要确定了3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构建了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大格局。然而,这300个景区多为单点打造,开发理念不统一,发展水平不均衡,且彼此之间的串联和协调不够。因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建设整合能力和品牌张力都稍显不足。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一个全新概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横空出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重大政治工程、经济工程、文化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备受各方瞩目。作为一个涉及15个省份的长线型、开放式国家级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有着此前所有红色旅游景区难以比肩的巨型遗产体系、丰富精神内涵和强大整合能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有着明确的责任主体和建设期限,将于2023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其成功经验有望推广至其他红色旅游景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与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成为“十四五”期间红色旅游的工作重心之一。

2、区域合作:红色旅游跨区域合作的趋势将愈加明显

红色文化以党史事件和人物为线索,各红色旅游地之间往往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例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的长征出发、湘江战役、四渡赤水、三军会师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事件,几乎都有着跨区域的特点。又如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地区,发生了湘南暴动、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等一系列重要党史事件,几乎每一个事件都与湘赣两省相关。因此,要完整讲述红色故事,往往需要区域间的协作。近些年,红色旅游的跨区域合作开始出现:2017年10月,江西省发起组建中国红色旅游发展联盟,全国十余个省区响应;2018年5月,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在甘肃会宁成立;2019年6月,湘赣两省联合发起成立了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涉及24个县(市、区)……

虽然声势已起,但目前红色旅游跨区域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首先,基本是地方省份或县市的自发行为,缺乏来自中央层面的引导和参与,协调力度有限。其次,绝大部分是宣传推介层面的合作,并未深入到共同开发、建设、保护和运营层面。故而,在“十四五”期间,红色旅游的跨区域合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重要契机,可探索“中央统筹、省负总责”的更为紧密的协调机制,建立制度化、高层次、常规性的协作机构,共同制定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营销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规划。建立信息交换机制,组建区域信息平台,形成综合性的旅游信息数据库。制定制度保障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财政保障机制,以保证各方利益的均衡。注重开展人员交流与合作,如各长征节点城市建立讲解员轮岗交流机制、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培训机制等。

三、拓展红色旅游发展新领域

1、内涵拓展:新中国成立后展现新时代风采的红色旅游将得到关注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而在随后印发的二期和三期纲要中,红色旅游的定义在时间线上得到了向前和向后的延展:向前延伸至1840年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后延伸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改革时期,从而将自近代以来大批仁人志士(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和光辉历程进行全景展示。

红色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时代文化的集中体现,红色旅游是培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在过去十六年间,由于红色旅游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较多地聚焦于革命时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容的挖掘和展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要求“依托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科学工程等,建设一批展现新时代风采的主题教育基地”,这实际上对新时期的红色旅游发展作出了新的指引。将富有时代气息的红色旅游景点(如贵州“天眼”、粤港澳大桥等)与革命时期的历史和故事建立起跨越时空的联系,有利于挖掘革命精神内涵,展现新时代风采。红色文化从来就不止于革命历史,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思想路线,也应是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2、多元融合: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创新抓手

创新一直是红色旅游的难点。由于具有明显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红色文化在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加“小心翼翼”。红色故事如果只是做成教育产品相对容易,但要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则对设计者的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随着红色旅游成为热点,近些年各行业开始关注到红色旅游的发展潜力,并积极参与到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当中,出现了不少跨界融合的红色旅游精品,让人眼前一亮。例如,湖南韶山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实景演艺、江西铜鼓的“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馆”和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雩嘟嘟机器人讲解员,都是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下的创新精品。

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下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实质上是包罗万象的。从产业融合看,红土地上的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甚至于休闲度假旅游,都是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范畴;从产品打造看,书本、茶杯、文化衫、冰箱贴等文创商品,歌舞、影视、灯光秀、实景剧等艺术形式,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科技手段,都能为红色旅游增光添彩;从传播方式角度看,影视、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媒介,都能为红色旅游宣传营销赋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核心,是由政府搭建平台,整合绿色和古色等旅游资源,吸引资本和人才汇聚,构建起一个以红色为底色的产业链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实现跨界协作,共同在红色旅游这个平台上迸发创新力量,创造更多价值。

四、打造红色教育服务新体系

1、讲解革新: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的讲解内容、讲解培训、讲解队伍、讲解管理机制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而红色旅游讲解员是连接红色精神和游客的纽带,关系到红色旅游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的实现。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培养“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红色旅游讲解员。通过在江西、湖南、上海和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的试点,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从全国层面看,红色旅游讲解依然面临着讲解吸引力不够、感染力不强、优秀讲解人才不多等问题。

“十四五”期间,讲解革新是红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可从讲解内容、讲解培训、讲解队伍、讲解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第一,优化讲解内容。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构建起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红色旅游发展理论架构和话语体系,引导讲解词创新。另一方面,要鼓励讲解员结合自身特点和经历,创作出有温度有情感的讲解词,提升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二,优化培训体系。在进一步规范和落实传统培训外,要注重培训体系的创新。要将培训与考评相结合,推动理论培训和讲解实践相结合,丰富红色旅游讲解员培训的内容,例如,可加强对人际沟通技能、音乐、播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培训,以丰富讲解形式,提升讲解技能。第三,优化讲解队伍。要重用老年讲解员,活用青少年讲解员,稳定专业讲解员队伍,吸纳红军后代担任讲解员,规范义务讲解员队伍等。第四,优化讲解管理机制。要为讲解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落实职称评定工作,稳定专业讲解员队伍,破除讲解工作是“吃青春饭”的偏见误区,切实提升讲解员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2、红培发力:红色教育培训将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构成
当下,红色教育培训(简称“红培”)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业态。在初期,红培主要以体制内单位的党性教育培训为主,逐步扩展到体制外单位,再到近几年兴起的学生群体的红色研学旅行,红培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形式上看,红培逐步从传统的专题教学衍生出了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访谈教学、考察教学、车载教学、拓展教学等形式,较为有名的是井冈山开发的“六个一”活动: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红培与红色旅游有较多共同点,契合处在于二者兼有的教育属性:红培讲师对应红色旅游讲解员,红色课程对应红色旅游讲解词,红培的现场教学点实际上就是红色旅游依托的革命文物、纪念设施和遗迹遗址。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红培得到了迅猛发展。虽然目前红培的主要阵地还集中在井冈山、延安、遵义、上海等相对成熟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党委、政府都开始依托党校这一官方红培平台发力,研发红培课程,培养红培师资,组织红培活动。红培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有效解决红色旅游直接经济收益不足、客源不稳定等问题,并能在某种程度上深度链接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市场正倒逼红培“正规军”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新,这也给了市场化的红培力量更多的参与机会。红培将在“十四五”期间获得大发展,成为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融入数字科技体验新元素

1、数字再现:数字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热点

数字技术无疑是“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新冠肺炎疫情使旅游行业遭受重创,然而,一些具有强数字化、社交化、互动化特性的行业却逆流而上,如社交软件、短视频直播、在线消费等均迎来爆发式增长。此次疫情是个助推器,加速了市场变革、行业洗牌和企业转型,促使旅游行业看到了技术红利带来的更多机会,红色旅游也不例外。在今年2月,四川泸定县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与中国联通联手开展线上5G文旅互动讲解直播服务,在斗鱼、虎牙、沃视频、快手上实时播出,这是长征沿线纪念馆首次尝试5G直播,4天直播的总点击量近566万。

数字技术一方面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民众足不出户就能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和优化游览体验。可以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智能语音、全景影像、三维影像以及VR、AR等科技手段,配套建设解说、引导、服务等设施,形成特色突出、体验性强的博物馆综合展览体系,实现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定制和智能互动。例如,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遵义会议会址二楼的会议室已不允许上楼参观,这难免给许多游客留下遗憾。但是,通过VR或AR技术,我们甚至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地“列席”当年的遵义会议。在两办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数字再现工程”被列为五大基础工程之一。可以预见,结合国家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和扶持,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十四五”期间上大台阶。

2、打卡认证:建立红色旅游打卡体系或将成为重要着力点

红色旅游需要打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打卡某地实际上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人生游历方面的体现。一般来说,人在成长过程中,一些特殊的地方或场所会被赋予某种程度的符号意义,人从内心深处会对其产生向往,埋下想去打卡的种子。对于中国人而言,北京、长城、长征等,都属于这样的存在。以长城为例,《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创作的一首诗词,著名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就出于此。多年以来,“长城”和“好汉”绑定在一起,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情结。人们会想要在长城留下一张照片,或发一条微博/微信朋友圈,来记录自己的“好汉”之旅。打卡长城的任务是如此神圣和难以抗拒,人们甚至不会在意可预见的“人山人海”和“寸步难行”。

红色旅游地主要依托的纪念设施和遗迹遗址能够赋予游客的仪式感和神圣感要远胜于轻松感和愉悦感,而这正是红色旅游和打卡理念契合的原因。据此,红色旅游营销要“从娃娃抓起”,结合家庭教育和国民教育发力,培育民众对于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打卡情结,使他们成为“忠诚”的红色旅游者。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旅游景区主题如何进行策划才合理?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