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如何助力村振兴的?
发布日期:2021-03-25 点击数: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核心,强调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不再是过去重建设、重扩张的城镇化;党的十九大以来,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治理改革过程的互动关系,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对于优化我国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支持包括新型城镇化在内的“两新一重”建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均提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从城镇化再到新型城镇化,“新”的背后折射的是城镇化内涵的重要变迁:第一,体现了从扩大投资到扩大内需的新定位;第二,体现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新主体;第三,体现了从单向发展到城乡互动的新关系;第四,体现了从经济发展到富裕农民的新目的。一言蔽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斐然。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来,目前全国已组织开展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我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得到了积极探索。“十三五”时期,我国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实现增产;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不可分的整体。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通过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第二,通过将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三,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四,通过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议
尽管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要看到面临的不足。
首先,受限于户籍制度,广大农民消费潜力未被充分释放且工资性收入得不到稳定保障。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4.38%。一方面,进城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从而享受不到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于有后顾之忧,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潜力大打折扣。有研究表明,如果把农民工转化为城镇户籍居民,即使在工资收入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依然能得到大幅提升。如果能填补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相差的16个百分点缺口,那么农民消费潜力将得到有效释放,内需的有效扩大则有利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由于户籍所在地与常住地的不一致,一旦面临外部冲击,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新冠疫情对农民工收入的负向冲击就是典型案例。
其次,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回答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城乡发展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收入,扎堆涌向大城市,一旦超出大城市吸纳能力则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如果放任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不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最终只能使得大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小,居民获得感降低。
因此,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具体来看,要做到: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来加快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通过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来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通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要想答好这道题,唯有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真正突破“最后一公里”。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乡村振兴,理想的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对于优化我国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支持包括新型城镇化在内的“两新一重”建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均提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从城镇化再到新型城镇化,“新”的背后折射的是城镇化内涵的重要变迁:第一,体现了从扩大投资到扩大内需的新定位;第二,体现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新主体;第三,体现了从单向发展到城乡互动的新关系;第四,体现了从经济发展到富裕农民的新目的。一言蔽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斐然。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来,目前全国已组织开展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我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得到了积极探索。“十三五”时期,我国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实现增产;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不可分的整体。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通过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第二,通过将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三,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四,通过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议
尽管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要看到面临的不足。
首先,受限于户籍制度,广大农民消费潜力未被充分释放且工资性收入得不到稳定保障。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4.38%。一方面,进城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从而享受不到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于有后顾之忧,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潜力大打折扣。有研究表明,如果把农民工转化为城镇户籍居民,即使在工资收入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依然能得到大幅提升。如果能填补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相差的16个百分点缺口,那么农民消费潜力将得到有效释放,内需的有效扩大则有利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其次,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回答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城乡发展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收入,扎堆涌向大城市,一旦超出大城市吸纳能力则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如果放任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不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最终只能使得大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小,居民获得感降低。
因此,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具体来看,要做到: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来加快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通过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来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通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要想答好这道题,唯有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真正突破“最后一公里”。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乡村振兴,理想的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