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我们能借鉴吗?
发布日期:2020-12-01 点击数:76
2016年特色小镇指导性文件是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自此特色小镇建设也相应有了很多政策性的支持,浙江特色小镇是致力于解决如何让社会资本进入小镇,什么样的社会资本进入小镇以及社会资本在小镇中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只有资金、产业等多要素共同协作,才能促进小镇良性发展。咱们一起来看看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借鉴的。
一、发展经验
浙江把特色小镇作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端平台,以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为导向,推动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功能“四位一体”,产生不少有益经验。
(一)突出空间高效。“形态小而美”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空间准则。一是形态非镇非区,既不是土地面积大、行政功能全的建制镇,也不是产业庞杂、工厂密集、产城分离的传统产业园区。二是小平台高效率,立足3平方公里左右小区域打造小型产业集聚区升级版,最大限度汇集先进生产要素,最高效率利用土地空间,大幅提升亩均效益,形成“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有效探索。2019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以全省1.8%的建设用地面积,贡献了全省7.9%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6.5%的税收收入。
(二)突出产业特色。“产业特而强”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核心内涵。一是专注于细分,每个特色小镇选择一个最具优势的细分行业作为主导特色产业,深耕细作培养行业“单打冠军”。二是专注于高端,推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化发展,或立足原有基础改造升级茶叶、丝绸、黄酒等传统产业,或“无中生有”地培育集聚物联网、地理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三是专注于创新,建立研发服务、创新孵化、人才引入、金融导入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2019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平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占全省总量的12.7%。
(三)突出功能融合。“功能聚而合”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内容。一是叠加现代社区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建设4公里教育圈和15分钟医疗圈,努力引来人、留住人、做活特色小镇。二是叠加文化功能,挖掘特色产业衍生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每个特色小镇独特的文化内核、文化属性和文化印记。三是叠加旅游功能,结合地形地貌和产业特点,科学设计形象风格和建筑形态,按3A级景区标准建设“颜值高、气质美”的特色小镇。2019年,浙江特色小镇旅游接待人次高达1.9亿,超过一半的特色小镇创成3A级及以上景区。
(四)突出市场主导。“机制新而活”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主力军,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引导企业落地项目,要求每个特色小镇明确投资主体、非政府投资占比不得低于70%。2019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1.3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高达74%。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当好“谋划者、改革者、服务者”,重在编制规划、确立标准、出台政策、建设公共设施,重在优化营商环境,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改革为突破,凡与企业相关的改革率先在特色小镇实践,依托“小镇客厅”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总体上看,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要素集聚、产业专特高精、产城人文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的精品特色小镇。一些特色小镇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平台,促进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些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一些特色小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促进了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二、有效做法
浙江在特色小镇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奖优惩劣并行、指导规范并重、各方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实行创建达标机制。一是分阶段建设,设定培育、创建、命名三阶段,不设硬性数量指标,自愿申报、分批纳入、年度考核、验收命名,明确投资标准、产出标准和景区标准,已产生五批省级创建特色小镇110个、四批省级培育特色小镇62个、三批省级命名特色小镇22个。二是事中事后奖补,改变以往的事前直接“给牌子、分银子、戴帽子”做法,对通过年度考核的特色小镇奖励50%左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特色小镇新增财政收入上缴省财政部分“三免两减半”。三是实行有进有退,开展年度考核评估,每年淘汰或降格“不达标小镇”,警告“发展滞后小镇”,已淘汰13个、降格18个、警告50个。
(二)建立正面指导机制。一是明确顶层设计,出台《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指南》《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和全国首个特色小镇地方标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引导市县准确深刻理解特色小镇内涵。二是评价亩均效益,出台《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方案》,每年公布领跑者名单,鼓励提高发展效率。2019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亩均税收、亩均产出分别高达54.2万元、853.6万元,分别是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1.8倍和1.6倍。三是总结推广经验,举办全省特色小镇“比学赶超”现场会和“镇长论坛”,指导市县对标一流、学习先进。
(三)构建协同联动机制。一是省级部门协同,建立浙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发展改革委(联席会议办公室)抓总,统一工作步调、统筹政策集成。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领域特色小镇予以政策支撑,15个部门已出台扶持性政策,如组建运行浙江特色小镇产业金融联动发展基金等。二是县级政府抓落实,压实县级责任,统筹做好要素保障、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政务服务等各项具体工作。三是地市级政府作纽带,强化地市承上启下作用,11个地市已出台扶持性政策,有效放大了省级政策效应。
三、对全国的启示
浙江特色小镇是一项有益探索,一些先进理念经验做法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在推广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切实把好经念正、好事办好。
(一)坚持理性发展、质量优先,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浙江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相对发达,技术、资金和产业等基础比较雄厚,为发展特色小镇提供了现实条件。就全国而言,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应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避免超越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一哄而上创建过多特色小镇,在发展难以为继后又一哄而散。特别是部分中西部地区应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少而精”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子,追求慢工出细活出精品,避免盲目跟风、急于求成。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浙江发展特色小镇以先进制造类和数字经济类为主、以市郊区位为主。就全国而言,各地区优势产业的门类和空间分布各不相同,应结合产业积淀和区位特点发展特色小镇,重在借鉴浙江特色小镇的理念方法,避免脱离实际照搬照抄。从类型看,东部地区可重点发展高端制造类和现代服务类特色小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适合什么发展什么,如商贸类、文旅类和农业田园类等特色小镇,不要同质化地盲目追求高大上产业。从区位看,各地区发展特色小镇应以优化原有产业集聚区为主、以培育新兴区域为辅,重点关注沿线、围城、靠景区域,重点选择城市周边区域或新区。
(三)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防止政府大包大揽。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丰厚,为发展特色小镇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投资运营主体。就全国而言,各地区发展特色小镇也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以企业投入为主、以政府有效投资为辅,特别要避免投资主体缺失的地区由政府大包大揽投资建设;鼓励央企、地方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独立或牵头发展特色小镇,实行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探索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和盈利模式,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优质企业。
(四)坚持统一管理、奖优惩劣,防止政出多门。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其发展既要正向激励、也要监管约束。从浙江看,奖优惩劣是其引导特色小镇发展的一项关键政策抓手。就全国而言,既应建立底线约束机制,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开展纠偏纠错;也应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组织制定特色小镇发展导则,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引导培育示范性的精品特色小镇。建立中央指导、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整合,各省级人民政府应建立清单、统一管理,市县政府应做好指导引导和纠偏纠错等具体落实工作。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盐城市是如何努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一、发展经验
浙江把特色小镇作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端平台,以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为导向,推动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功能“四位一体”,产生不少有益经验。
(二)突出产业特色。“产业特而强”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核心内涵。一是专注于细分,每个特色小镇选择一个最具优势的细分行业作为主导特色产业,深耕细作培养行业“单打冠军”。二是专注于高端,推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化发展,或立足原有基础改造升级茶叶、丝绸、黄酒等传统产业,或“无中生有”地培育集聚物联网、地理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三是专注于创新,建立研发服务、创新孵化、人才引入、金融导入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2019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平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占全省总量的12.7%。
(三)突出功能融合。“功能聚而合”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内容。一是叠加现代社区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建设4公里教育圈和15分钟医疗圈,努力引来人、留住人、做活特色小镇。二是叠加文化功能,挖掘特色产业衍生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每个特色小镇独特的文化内核、文化属性和文化印记。三是叠加旅游功能,结合地形地貌和产业特点,科学设计形象风格和建筑形态,按3A级景区标准建设“颜值高、气质美”的特色小镇。2019年,浙江特色小镇旅游接待人次高达1.9亿,超过一半的特色小镇创成3A级及以上景区。
(四)突出市场主导。“机制新而活”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主力军,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引导企业落地项目,要求每个特色小镇明确投资主体、非政府投资占比不得低于70%。2019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1.3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高达74%。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当好“谋划者、改革者、服务者”,重在编制规划、确立标准、出台政策、建设公共设施,重在优化营商环境,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改革为突破,凡与企业相关的改革率先在特色小镇实践,依托“小镇客厅”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总体上看,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要素集聚、产业专特高精、产城人文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的精品特色小镇。一些特色小镇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平台,促进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些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一些特色小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促进了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二、有效做法
浙江在特色小镇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奖优惩劣并行、指导规范并重、各方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实行创建达标机制。一是分阶段建设,设定培育、创建、命名三阶段,不设硬性数量指标,自愿申报、分批纳入、年度考核、验收命名,明确投资标准、产出标准和景区标准,已产生五批省级创建特色小镇110个、四批省级培育特色小镇62个、三批省级命名特色小镇22个。二是事中事后奖补,改变以往的事前直接“给牌子、分银子、戴帽子”做法,对通过年度考核的特色小镇奖励50%左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特色小镇新增财政收入上缴省财政部分“三免两减半”。三是实行有进有退,开展年度考核评估,每年淘汰或降格“不达标小镇”,警告“发展滞后小镇”,已淘汰13个、降格18个、警告50个。
(二)建立正面指导机制。一是明确顶层设计,出台《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指南》《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和全国首个特色小镇地方标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引导市县准确深刻理解特色小镇内涵。二是评价亩均效益,出台《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方案》,每年公布领跑者名单,鼓励提高发展效率。2019年,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亩均税收、亩均产出分别高达54.2万元、853.6万元,分别是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1.8倍和1.6倍。三是总结推广经验,举办全省特色小镇“比学赶超”现场会和“镇长论坛”,指导市县对标一流、学习先进。
(三)构建协同联动机制。一是省级部门协同,建立浙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发展改革委(联席会议办公室)抓总,统一工作步调、统筹政策集成。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领域特色小镇予以政策支撑,15个部门已出台扶持性政策,如组建运行浙江特色小镇产业金融联动发展基金等。二是县级政府抓落实,压实县级责任,统筹做好要素保障、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政务服务等各项具体工作。三是地市级政府作纽带,强化地市承上启下作用,11个地市已出台扶持性政策,有效放大了省级政策效应。
三、对全国的启示
浙江特色小镇是一项有益探索,一些先进理念经验做法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在推广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切实把好经念正、好事办好。
(一)坚持理性发展、质量优先,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浙江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相对发达,技术、资金和产业等基础比较雄厚,为发展特色小镇提供了现实条件。就全国而言,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应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避免超越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一哄而上创建过多特色小镇,在发展难以为继后又一哄而散。特别是部分中西部地区应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少而精”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子,追求慢工出细活出精品,避免盲目跟风、急于求成。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浙江发展特色小镇以先进制造类和数字经济类为主、以市郊区位为主。就全国而言,各地区优势产业的门类和空间分布各不相同,应结合产业积淀和区位特点发展特色小镇,重在借鉴浙江特色小镇的理念方法,避免脱离实际照搬照抄。从类型看,东部地区可重点发展高端制造类和现代服务类特色小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适合什么发展什么,如商贸类、文旅类和农业田园类等特色小镇,不要同质化地盲目追求高大上产业。从区位看,各地区发展特色小镇应以优化原有产业集聚区为主、以培育新兴区域为辅,重点关注沿线、围城、靠景区域,重点选择城市周边区域或新区。
(四)坚持统一管理、奖优惩劣,防止政出多门。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其发展既要正向激励、也要监管约束。从浙江看,奖优惩劣是其引导特色小镇发展的一项关键政策抓手。就全国而言,既应建立底线约束机制,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开展纠偏纠错;也应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组织制定特色小镇发展导则,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引导培育示范性的精品特色小镇。建立中央指导、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整合,各省级人民政府应建立清单、统一管理,市县政府应做好指导引导和纠偏纠错等具体落实工作。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盐城市是如何努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