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区旅游规划过程中需要避免哪些问题?
发布日期:2020-04-13 点击数:272
大家应该知道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因为大家似乎都意识到了,湿地的重要性,湿地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源,还可以补充地下水,对于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防止土壤沙漠化等,而且湿地是整个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各种动植物的理想之地,旅游是湿地资源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器,是“有益于湿地和人类”的最佳选择。
生态旅游是湿地开发利用的最高境界。对湿地来说,开展“负责任的旅游”首选是生态旅游。它与湿地之间,既最有可能和谐共处,又普及和提升了旅游者的生态保护理念。业界主流观点认为,生态旅游的要义首先是在特别的生态环境下开展旅游,其次是以最小的环境影响代价开展旅游,再次是胸怀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旅游。只留下背影,不留下脚印;只带走拍摄的照片,不带走一片绿叶。
湿地生态旅游是有待破题的旅游大文章。我国虽有长江崇明岛湿地、黄河入海口湿地、杭州西溪湿地、腾冲北海湿地、哈尔滨太阳岛等著名湿地,但全国湿地旅游才刚刚起步,普遍存在开发浅表化、项目单一化、旅游观光化的倾向,需要做好创新和拓展的工作。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大湿地公园等保护力度,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产品。搞好湿地旅游开发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保护为先的发展理念
湿地是脆弱的旅游资源,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寻找保护与利用的最佳结合点,既发掘湿地的旅游功能,又很好地涵养湿地资源。要通过深入的研究论证,找出旅游开发的亮点;暂时找不出亮点,可不急于开发旅游。要体现旅游开发专业性,不简单套用陆地上的开发做法,明确划定湿地保护的核心区、缓冲区、旅游区。要认真贯彻生态旅游标准,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尽量做减法,避免大的人工旅游项目上马。要避免城镇建设的沥青化、水泥化,旅游通道应以泥土路为主,防止阻断湿地生态修复能力,同时减少木栈道修筑长度,使旅游活动与湿地生态相协调。
二、悉心养护湿地特色动植物
湿地旅游的魅力和吸引力,旅游项目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湿地生态,尤其是核心资源与特色吸引物。国内外很多湿地之所以知名,生态的多元化与典型性是一方面,游客更感兴趣的是湿地所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它们成为湿地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如在荣成过冬的天鹅、滇池的红嘴鸥、大丰的麋鹿、盘锦的红海滩、三亚红树林等。
一定要维护湿地特有的生态,可根据湿地、地势和季节,适度进行绿化与美化,栽种各色水生植物(如贵州毕节的草海湿地岸边,大片栽种的紫色薰衣草成为一大景观)、花卉、庄稼,营造四季不败之美景,使湿地成为珍稀奇特动植物的乐园,为旅游发展创造不可复制的天然优势。
三、专业开发湿地旅游资源
要维护湿地特有环境与氛围,要尽量避免大兴土木,从严控制旅游景观及配套设施的体量,建筑格调应尽量依势随形,选择低矮或地下、半地下风格,色彩应与湿地基调相协调,尽量做到小反差、相和谐。
要尽量丰富旅游项目,游览方式要尽量多元,设施设备要专业化,广泛扩展游客接触湿地的途径,如观光、划船、垂钓、撒网、观鸟、插秧、采菱等。
要减少园区化建设倾向,避免对湿地动物圈养、笼养、网养,可通过科学驯养、集中放飞,吸引游客观赏,如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对孔雀的驯养和放飞,海南陵水猴岛对鸟类的驯养表演。
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和民俗节庆,开展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如云南普者黑少数民族摸泥巴,怒江澡堂会,湘鄂赣庆贺丰收的傩戏,江苏捕捉小龙虾、大闸蟹等。
要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通过提供符合标准的游客中心、电话通讯、旅游厕所、餐饮补给、标志标识、遇险急救等,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资讯、供给、服务和保障。
四、配套开发好毗邻陆地旅游
受湿地特殊地质条件影响,实施较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必然要向陆地延伸,开发好湿地所毗邻的岸上资源,西溪湿地等都是如此。
要注意挖掘地域民俗文脉,使建筑外貌与地域文化相匹配,让陆上旅游开发与湿地氛围相协调,使南方、北国或边陲的湿地特色充分显现。
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生态优良的环境中,设计开发一批外表古朴、内里舒适的野奢酒店、高档客栈、濒水酒吧、湿地餐厅,让这些旅游设施成为湿地周边一景,吸引游客停留、观赏、入住和消费(三亚阳光鸟巢酒店)。
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聚焦和凸现地域文化魅力,如山东枣庄微山湖湿地挖掘了周边历史和大运河文化,杭州西溪湿地就开发了若干历史遗存、桑基鱼塘,常熟沙家浜湿地再现了当地渔村茅屋、农舍客栈。
五、大力倡导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旅游不同于陆地旅游,不同湿地又有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不同的核心吸引物、不同的观览体验方式、不同的注意事项。
要倡导游客文明旅游、生态旅游,让游客在旅游行程中,爱护湿地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鱼,尽量做到爱护生态、尊重环境、保护湿地。
要针对性开展生态旅游教育,告诉游客湿地动植物的习性,如何观鸟、如何观鱼、如何赏花,事先配备必要的器械装备,让游客在身临其境时看得见、玩得好、感得深。
要科学测算湿地旅游承载力,严格控制旅游者流量,严防旅游车船造成污染,尽量减少游客行为对湿地的环境影响。
期望通过专业化、科学化的开发,让湿地资源多一种开发利用途径,使更多的旅游者在湿地旅游中获得美妙而奇特的体验。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休闲农场/农庄策划需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生态旅游是湿地开发利用的最高境界。对湿地来说,开展“负责任的旅游”首选是生态旅游。它与湿地之间,既最有可能和谐共处,又普及和提升了旅游者的生态保护理念。业界主流观点认为,生态旅游的要义首先是在特别的生态环境下开展旅游,其次是以最小的环境影响代价开展旅游,再次是胸怀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旅游。只留下背影,不留下脚印;只带走拍摄的照片,不带走一片绿叶。
湿地生态旅游是有待破题的旅游大文章。我国虽有长江崇明岛湿地、黄河入海口湿地、杭州西溪湿地、腾冲北海湿地、哈尔滨太阳岛等著名湿地,但全国湿地旅游才刚刚起步,普遍存在开发浅表化、项目单一化、旅游观光化的倾向,需要做好创新和拓展的工作。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大湿地公园等保护力度,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产品。搞好湿地旅游开发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湿地是脆弱的旅游资源,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寻找保护与利用的最佳结合点,既发掘湿地的旅游功能,又很好地涵养湿地资源。要通过深入的研究论证,找出旅游开发的亮点;暂时找不出亮点,可不急于开发旅游。要体现旅游开发专业性,不简单套用陆地上的开发做法,明确划定湿地保护的核心区、缓冲区、旅游区。要认真贯彻生态旅游标准,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尽量做减法,避免大的人工旅游项目上马。要避免城镇建设的沥青化、水泥化,旅游通道应以泥土路为主,防止阻断湿地生态修复能力,同时减少木栈道修筑长度,使旅游活动与湿地生态相协调。
二、悉心养护湿地特色动植物
湿地旅游的魅力和吸引力,旅游项目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湿地生态,尤其是核心资源与特色吸引物。国内外很多湿地之所以知名,生态的多元化与典型性是一方面,游客更感兴趣的是湿地所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它们成为湿地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如在荣成过冬的天鹅、滇池的红嘴鸥、大丰的麋鹿、盘锦的红海滩、三亚红树林等。
一定要维护湿地特有的生态,可根据湿地、地势和季节,适度进行绿化与美化,栽种各色水生植物(如贵州毕节的草海湿地岸边,大片栽种的紫色薰衣草成为一大景观)、花卉、庄稼,营造四季不败之美景,使湿地成为珍稀奇特动植物的乐园,为旅游发展创造不可复制的天然优势。
三、专业开发湿地旅游资源
要维护湿地特有环境与氛围,要尽量避免大兴土木,从严控制旅游景观及配套设施的体量,建筑格调应尽量依势随形,选择低矮或地下、半地下风格,色彩应与湿地基调相协调,尽量做到小反差、相和谐。
要尽量丰富旅游项目,游览方式要尽量多元,设施设备要专业化,广泛扩展游客接触湿地的途径,如观光、划船、垂钓、撒网、观鸟、插秧、采菱等。
要减少园区化建设倾向,避免对湿地动物圈养、笼养、网养,可通过科学驯养、集中放飞,吸引游客观赏,如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对孔雀的驯养和放飞,海南陵水猴岛对鸟类的驯养表演。
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和民俗节庆,开展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如云南普者黑少数民族摸泥巴,怒江澡堂会,湘鄂赣庆贺丰收的傩戏,江苏捕捉小龙虾、大闸蟹等。
要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通过提供符合标准的游客中心、电话通讯、旅游厕所、餐饮补给、标志标识、遇险急救等,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资讯、供给、服务和保障。
四、配套开发好毗邻陆地旅游
受湿地特殊地质条件影响,实施较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必然要向陆地延伸,开发好湿地所毗邻的岸上资源,西溪湿地等都是如此。
要注意挖掘地域民俗文脉,使建筑外貌与地域文化相匹配,让陆上旅游开发与湿地氛围相协调,使南方、北国或边陲的湿地特色充分显现。
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生态优良的环境中,设计开发一批外表古朴、内里舒适的野奢酒店、高档客栈、濒水酒吧、湿地餐厅,让这些旅游设施成为湿地周边一景,吸引游客停留、观赏、入住和消费(三亚阳光鸟巢酒店)。
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聚焦和凸现地域文化魅力,如山东枣庄微山湖湿地挖掘了周边历史和大运河文化,杭州西溪湿地就开发了若干历史遗存、桑基鱼塘,常熟沙家浜湿地再现了当地渔村茅屋、农舍客栈。
湿地旅游不同于陆地旅游,不同湿地又有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不同的核心吸引物、不同的观览体验方式、不同的注意事项。
要倡导游客文明旅游、生态旅游,让游客在旅游行程中,爱护湿地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鱼,尽量做到爱护生态、尊重环境、保护湿地。
要针对性开展生态旅游教育,告诉游客湿地动植物的习性,如何观鸟、如何观鱼、如何赏花,事先配备必要的器械装备,让游客在身临其境时看得见、玩得好、感得深。
要科学测算湿地旅游承载力,严格控制旅游者流量,严防旅游车船造成污染,尽量减少游客行为对湿地的环境影响。
期望通过专业化、科学化的开发,让湿地资源多一种开发利用途径,使更多的旅游者在湿地旅游中获得美妙而奇特的体验。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休闲农场/农庄策划需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