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旅游度假区火,这些“意识”是不能缺的
发布日期:2020-03-19 点击数:196
度假旅游是最近几年的一种流行趋势,现在人们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上了,因为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了,现在人们更喜欢度假旅游,因为旅游度假可以让人们从紧张的工作节奏中解脱出来,好好放松自己,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但现在很多旅游度假区并非能满足大部分游客需求,还缺乏很多“意识”。
从产业发展实践来看,当前,一些优质的旅游度假区在资源、区位、市场、整体环境、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往往都还有些“硬货”。然而,旅游度假区发展整体上还是缺乏几个关键的产业意识。
“边界意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中要求旅游度假区应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面积不小于8平方公里,省级不小于5平方公里。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应该具有整体的休闲度假的功能和氛围,避免了大而无边、小而不深。但不少度假区把重点集中在打造度假酒店上,觉得有个度假酒店就是度假区了,酒店内酒店功能完备、应有尽有,酒店内度假功能差强人意、或有匮乏,而出了酒店就无处可去。重酒店不重氛围,重房间不重空间,重项目不重业态,是不少旅游度假区的通病。
与之相关的是“产品意识”
度假产品与观光产品不同,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旅游业对以景区为代表的观光产品运作较为熟练,但对度假产品的培育和打造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在学习和摸索。一些度假区对度假项目与观光项目的操盘手法基本没什么区别,在打造度假产品时,依然过于围绕观光的核心景观来展开,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度假产品。有些“知名”度假区,也存在产品内容重复、单调的现象,缺乏与当地生活形态相契的“自然生长”的夜间项目,综合生活配套也明显不足,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康体疗养、常态化节庆演艺等产品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没有调出休闲度假的味道,甚至也包括会议接待软件水平不足。
旅游度假区还应特别注意的,是“红线意识”
一方面是生态保护的红线,因为大多数度假区都是依赖自然环境发展起来的,在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应寻求最大的平衡;一个优质的旅游度假区应该对负氧离子、气候舒适度、水环境质量、自然植被覆盖率等等都需有高要求,资源保护要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的红线,过度开发房地产让一些旅游度假区变了味。不仅仅针对旅游度假区而言,有些房地产项目打着文旅项目旗号“怪羊头卖狗肉”更是需要警惕。《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是明确划出红线的,“房地产项目与旅游接待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大于1∶2”。在对旅游度假区的监督考核中,这也势必将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产品质量不足,导致“品牌意识”也相应匮乏
品牌首先来自特色,运动、娱乐、康体等作为度假区的“标配”,几乎每个度假区都有,但真正做出地方特色的很少,辨识度很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研磨度假产品方面尚可,但与国际上的成熟度假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整体看,海滨海岛度假、森林草原度假、山岳度假、温泉度假等类型产品的地域特色、文化性等方面大多缺少品牌认识度,出类拔萃者很少。尤其是亲子型度假区,并非传统的资源型度假区,是近几年新兴的度假主题,打造品牌其实是很有潜力的,这方面与国外家庭度假品牌巨头还有较大的差距。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
上一篇:真正的美丽乡村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从产业发展实践来看,当前,一些优质的旅游度假区在资源、区位、市场、整体环境、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往往都还有些“硬货”。然而,旅游度假区发展整体上还是缺乏几个关键的产业意识。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中要求旅游度假区应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面积不小于8平方公里,省级不小于5平方公里。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应该具有整体的休闲度假的功能和氛围,避免了大而无边、小而不深。但不少度假区把重点集中在打造度假酒店上,觉得有个度假酒店就是度假区了,酒店内酒店功能完备、应有尽有,酒店内度假功能差强人意、或有匮乏,而出了酒店就无处可去。重酒店不重氛围,重房间不重空间,重项目不重业态,是不少旅游度假区的通病。
与之相关的是“产品意识”
度假产品与观光产品不同,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旅游业对以景区为代表的观光产品运作较为熟练,但对度假产品的培育和打造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在学习和摸索。一些度假区对度假项目与观光项目的操盘手法基本没什么区别,在打造度假产品时,依然过于围绕观光的核心景观来展开,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度假产品。有些“知名”度假区,也存在产品内容重复、单调的现象,缺乏与当地生活形态相契的“自然生长”的夜间项目,综合生活配套也明显不足,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康体疗养、常态化节庆演艺等产品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没有调出休闲度假的味道,甚至也包括会议接待软件水平不足。
一方面是生态保护的红线,因为大多数度假区都是依赖自然环境发展起来的,在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应寻求最大的平衡;一个优质的旅游度假区应该对负氧离子、气候舒适度、水环境质量、自然植被覆盖率等等都需有高要求,资源保护要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的红线,过度开发房地产让一些旅游度假区变了味。不仅仅针对旅游度假区而言,有些房地产项目打着文旅项目旗号“怪羊头卖狗肉”更是需要警惕。《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是明确划出红线的,“房地产项目与旅游接待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大于1∶2”。在对旅游度假区的监督考核中,这也势必将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产品质量不足,导致“品牌意识”也相应匮乏
品牌首先来自特色,运动、娱乐、康体等作为度假区的“标配”,几乎每个度假区都有,但真正做出地方特色的很少,辨识度很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研磨度假产品方面尚可,但与国际上的成熟度假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整体看,海滨海岛度假、森林草原度假、山岳度假、温泉度假等类型产品的地域特色、文化性等方面大多缺少品牌认识度,出类拔萃者很少。尤其是亲子型度假区,并非传统的资源型度假区,是近几年新兴的度假主题,打造品牌其实是很有潜力的,这方面与国外家庭度假品牌巨头还有较大的差距。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
上一篇:真正的美丽乡村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