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初心”的特色小镇该如何规划发展?
发布日期:2019-12-10 点击数:119
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无论是对农村还是城市都有非常总要的意义。16年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工作的文件通知中可以看出特色小镇建设的初心和意义是希望可以解决农民盲目追求城市化问题;缓解和解除盲目城市化出现的农村村落衰落和空心化问题;很好的保护古建筑群不被破坏,传承和发扬特色民间特色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但现在特色小镇的路已经走歪了,那么“失去初心”的特色小镇未来该如何规划发展?今天作为专业旅游规划公司就来谈谈。
据小编了解到,现在全国特色小镇整体进行整改,各地区共淘汰整改了385个“问题小镇”,包括虚拟小镇、行政建制镇等形式的虚假小镇。其中,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淘汰整改了70个、保留了996个。曾经盛极一时,如今悄然无息退出社会舞台的特色小镇不在少数,比如典型如成都的龙潭水乡,花费将近20亿元,用时四年,虽说门票免费,但如今无人问津,你可以搜索一下这个景点,很多人都说“水太深,不值得去”。那么特色小镇现在都面临哪些问题?
盲目跟风,“千镇一面”的同质化现象
特色小镇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就紧跟政府的脚步,甚至有的省说是要建100个特色小镇、100个文化小镇和100个旅游小镇,重复申报与同质化现象比比皆是。有数据显示,中国有2000多座已经开放或正在开发的小镇和古镇,人们能记住名字的不超过8个,有时候还会记错,因为小镇产品无差异化的原因。
过度商业化无法避免
在某些地区,开发投资商一味追求盈利的情况下,尽量把所有小镇项目都做到商业化。古城镇中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民俗活动包装过于肤浅就投入运营,很多古建筑群更是随着古镇的商业化而渐渐消失了那种古典气息。取而代之的是喧嚣的酒吧、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高大上的民宿客栈,还出现酒托、出租车宰客、导游骂人等败坏小镇风气的现象。
不懂因地制宜,照搬别的小镇模式
特色小镇很热门,很多人为了能赶上这趟车,有特色的要上,没有特色的硬上。有特色的打造不出吸引游客的“真正特色”,没特色的只是照搬其他小镇的特色,如常德德国小镇,小镇主打异域风情,从汉诺威百货、德国咖啡店,到德国黑啤酒吧、温德姆酒店等,照搬了一系列德国的东西,既不符合大众品味和消费者需求,有没有任何文化底蕴,三分钟热度过后,也就无人问津了。
“失去初心”的特色小镇未来该如何规划发展?
特色小镇的“特色”在神不在形
很多特色小镇都是借助特色文化来做的,但有些小镇只是注重小镇的外表,有些小镇偏离了文化的本质,虽说都贴着文化标签,但是这些特色小镇要么是有形没神,要么是啥也没有。一般来说,同一区域或邻近区域的文化相似度较高,如果对当地文化认识不足、挖掘不深,小镇呈现出的文化表现方式、建筑风格、人文景观、饮食特色等方面会趋向于同质化,导致小镇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有的特色小镇所认为的文化资源并非是优秀的中国文化,都是那些负面的,被历史淘汰的文化,把这些laji内容融合到特色小镇,那是真的是给自己挖坑。
例如在白鹿原上,短短一年之内,便有白鹿原民俗村、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景区等景区扎堆开张迎客,且都以“白鹿原”为主要包装看点,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质化竞争。
被让小镇商业味大过文化味
很多人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要知道大多数特色小镇都是靠文化以及产业来支撑的,如果文化、产业受损了,特色小镇也会自身难保。但很多开发投资商都忽视这一点,都希望能快速通过特色小镇来受益,搞一些没有灵魂的高大上建筑,各个项目都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化程度严重,游客来这里不是来买东西的,是来感受特色小镇“特色”的,损害了游客体验,想盈利?不存在的,不倒闭就是好的了。
要知道,文化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产业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反之,如果没有文化,没有内容,产业也不存在。成功的文化小镇不在少数,无一不是实现了文化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比如爱丁堡、阿维尼翁、锡比乌等小镇,以艺术节带动小镇发展,在潜移默化间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情趣,还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成为文化名片;依托影视文化的西班牙胡斯卡尔小镇,作为3D动画《蓝精灵》的拍摄地,它把蓝精灵和小镇的生活设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把村中教堂、政府,甚至公墓在内的175幢建筑全部涂上明亮的蓝色,凸显蓝精灵的皮肤颜色,更大力发展与蓝精灵相关的衍生产品,开发蓝精灵纪念品、在假日举办“蓝精灵集市”等,建立起独一无二的“蓝精灵”产业生态。
如何为特色小镇寻找文化之魂?
都说文化是灵魂,特色小镇要么没文化注入,要么是laji负面文化,这对于小镇发展真是太难了,特色小镇如何寻找文化之魂?
文化要“雅俗”共赏
这里指的“俗”,不是那种负面的文化,而是那种接地气的民俗文化,不要以为开发特色小镇就要是要融合非常高雅的文化,更加亲民的文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几百年乃至千载的古城、古镇、古街、古巷之所以能成为游客心中的理想景点,正是因为那里有真切、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体验。
文化要“新旧”结合
历史文化是我国的宝藏,当然需要传承和延续,但不要固步自封,满足现状,要依托古人留下的这个宝藏来发挥我们的思维,创新特色文化,达到文化的“新旧”结合,为游客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文化小镇。比如故宫文创便是此类典范,不仅开发出各类创意周边,还建立了数字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地图来了解故宫1200栋古建筑,9371间房屋的信息;通过虚拟现实进入养心殿、三希堂和太和殿……把有限的文物、艺术扩展到无限的文创世界。
注重游客体验,引起游客共鸣
特色小镇文化的价值体现是能在游客体验和共鸣上直接体现的。互联网时代,消费出现了购物空间立体化(全渠道购物)、时间碎片化、信息传播社交化等新特征,对于特色小镇来说,单一靠景观或特色建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跟互联网抢流量,特色小镇就要注重游客体验和游客情感共鸣,游客体验和情感共鸣可以在小镇的生活设施、周边产品上做文章,发掘更多特色文化来融入到小镇项目当中,做好小镇场景营销,故事营销,设计美学,引发游客情感共鸣,让游客“回味无穷”。
本文原创地址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最新田园综合体申报政策、流程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据小编了解到,现在全国特色小镇整体进行整改,各地区共淘汰整改了385个“问题小镇”,包括虚拟小镇、行政建制镇等形式的虚假小镇。其中,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淘汰整改了70个、保留了996个。曾经盛极一时,如今悄然无息退出社会舞台的特色小镇不在少数,比如典型如成都的龙潭水乡,花费将近20亿元,用时四年,虽说门票免费,但如今无人问津,你可以搜索一下这个景点,很多人都说“水太深,不值得去”。那么特色小镇现在都面临哪些问题?
特色小镇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就紧跟政府的脚步,甚至有的省说是要建100个特色小镇、100个文化小镇和100个旅游小镇,重复申报与同质化现象比比皆是。有数据显示,中国有2000多座已经开放或正在开发的小镇和古镇,人们能记住名字的不超过8个,有时候还会记错,因为小镇产品无差异化的原因。
过度商业化无法避免
在某些地区,开发投资商一味追求盈利的情况下,尽量把所有小镇项目都做到商业化。古城镇中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民俗活动包装过于肤浅就投入运营,很多古建筑群更是随着古镇的商业化而渐渐消失了那种古典气息。取而代之的是喧嚣的酒吧、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高大上的民宿客栈,还出现酒托、出租车宰客、导游骂人等败坏小镇风气的现象。
不懂因地制宜,照搬别的小镇模式
特色小镇很热门,很多人为了能赶上这趟车,有特色的要上,没有特色的硬上。有特色的打造不出吸引游客的“真正特色”,没特色的只是照搬其他小镇的特色,如常德德国小镇,小镇主打异域风情,从汉诺威百货、德国咖啡店,到德国黑啤酒吧、温德姆酒店等,照搬了一系列德国的东西,既不符合大众品味和消费者需求,有没有任何文化底蕴,三分钟热度过后,也就无人问津了。
“失去初心”的特色小镇未来该如何规划发展?
特色小镇的“特色”在神不在形
很多特色小镇都是借助特色文化来做的,但有些小镇只是注重小镇的外表,有些小镇偏离了文化的本质,虽说都贴着文化标签,但是这些特色小镇要么是有形没神,要么是啥也没有。一般来说,同一区域或邻近区域的文化相似度较高,如果对当地文化认识不足、挖掘不深,小镇呈现出的文化表现方式、建筑风格、人文景观、饮食特色等方面会趋向于同质化,导致小镇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有的特色小镇所认为的文化资源并非是优秀的中国文化,都是那些负面的,被历史淘汰的文化,把这些laji内容融合到特色小镇,那是真的是给自己挖坑。
例如在白鹿原上,短短一年之内,便有白鹿原民俗村、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景区等景区扎堆开张迎客,且都以“白鹿原”为主要包装看点,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质化竞争。
被让小镇商业味大过文化味
很多人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要知道大多数特色小镇都是靠文化以及产业来支撑的,如果文化、产业受损了,特色小镇也会自身难保。但很多开发投资商都忽视这一点,都希望能快速通过特色小镇来受益,搞一些没有灵魂的高大上建筑,各个项目都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化程度严重,游客来这里不是来买东西的,是来感受特色小镇“特色”的,损害了游客体验,想盈利?不存在的,不倒闭就是好的了。
要知道,文化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产业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反之,如果没有文化,没有内容,产业也不存在。成功的文化小镇不在少数,无一不是实现了文化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比如爱丁堡、阿维尼翁、锡比乌等小镇,以艺术节带动小镇发展,在潜移默化间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情趣,还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成为文化名片;依托影视文化的西班牙胡斯卡尔小镇,作为3D动画《蓝精灵》的拍摄地,它把蓝精灵和小镇的生活设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把村中教堂、政府,甚至公墓在内的175幢建筑全部涂上明亮的蓝色,凸显蓝精灵的皮肤颜色,更大力发展与蓝精灵相关的衍生产品,开发蓝精灵纪念品、在假日举办“蓝精灵集市”等,建立起独一无二的“蓝精灵”产业生态。
都说文化是灵魂,特色小镇要么没文化注入,要么是laji负面文化,这对于小镇发展真是太难了,特色小镇如何寻找文化之魂?
文化要“雅俗”共赏
这里指的“俗”,不是那种负面的文化,而是那种接地气的民俗文化,不要以为开发特色小镇就要是要融合非常高雅的文化,更加亲民的文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几百年乃至千载的古城、古镇、古街、古巷之所以能成为游客心中的理想景点,正是因为那里有真切、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体验。
文化要“新旧”结合
历史文化是我国的宝藏,当然需要传承和延续,但不要固步自封,满足现状,要依托古人留下的这个宝藏来发挥我们的思维,创新特色文化,达到文化的“新旧”结合,为游客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文化小镇。比如故宫文创便是此类典范,不仅开发出各类创意周边,还建立了数字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地图来了解故宫1200栋古建筑,9371间房屋的信息;通过虚拟现实进入养心殿、三希堂和太和殿……把有限的文物、艺术扩展到无限的文创世界。
注重游客体验,引起游客共鸣
特色小镇文化的价值体现是能在游客体验和共鸣上直接体现的。互联网时代,消费出现了购物空间立体化(全渠道购物)、时间碎片化、信息传播社交化等新特征,对于特色小镇来说,单一靠景观或特色建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跟互联网抢流量,特色小镇就要注重游客体验和游客情感共鸣,游客体验和情感共鸣可以在小镇的生活设施、周边产品上做文章,发掘更多特色文化来融入到小镇项目当中,做好小镇场景营销,故事营销,设计美学,引发游客情感共鸣,让游客“回味无穷”。
本文原创地址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最新田园综合体申报政策、流程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