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三大逻辑,实现乡村发展的必备要素
发布日期:2018-02-24 点击数:175
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那么田园综合体到底该怎么做,下面就为列为看官捋一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逻辑。
1田园综合体需要有自己的产业链
田园综合体经济技术原理,就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开发者不是针对一家一户,进行业态打造,而是结合整个村落的现状,通过优势、劣势分析,在充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田园综合体不同于以往,划定一个农业产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项目上马就完事儿了。这样各个项目之间是割裂的,缺乏有机联系的。
田园综合体是以企业为主,政府搭桥,农民参与,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有利于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形成乘数效应,培育自己的基础产业,以基础性产业带动非基础性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人口前来就业定居,又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为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整个一二三产业链的循环就建立起来了。
2留的住人的综合体,才是成功的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举世瞩目,在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突破50%,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是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
长期的城乡两策,重城抑乡,导致各种资源、要素、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各种企事业、公共产品、基础设施也集中在城市,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国度,天平逐渐向城市倾斜,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乡村被彻底边缘化了。
这样一来,导致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田地荒芜,新生代的村民也以脱离农村为终生目标。留守村落的只剩下一些孤寡老人或年幼的孩童,整个村子空心化了。
空心村落在中西部地区十分突出,没有大量的青壮劳动力,整个村子想要发展壮大,自然是先天不足。
因此,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乡村人口回流创造了条件。田园综合体的初心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路径是产业,上面我们提到了如何发展产业,在这里亮眼辩景就不再阐述,如何将田园综合体打造成一个反磁极中心,吸引人们尤其是青壮年来乡村安家落户?这就成了我们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核心。
田园综合体会培育自己的产业链,产业发展起来了,提供的就业岗位多了,前来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会积聚起来,原住民、新住民还有一些流动人口,成了开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分为两块,一块是居住发展带、一块是社区发展网;总而言之,要想留住人才,就得展开人居环境建设。
人居环境建设,无外乎两点,物质基础是核心,精神需求是关键,这是乡村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基础,也是促进“人的城镇化”的基础。
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员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以此建设居住社区,构建了小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对于常年工作和生活在田园综合体中的居民来说,需要一整套的工作、生活服务设施,来满足定居者的物质文化需求。配套社会发展网必须要有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我们称为产业配套。
而与此结合,服务于居住需求的居民,同样需要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公共服务,由此,形成了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会、新的社区。
3文创是内涵
当前社会随着城市的过度发展,城市病逐渐凸显出来,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也使得人们开始逐渐将目光投入到乡村上,希望从乡村的留存中寻找在城市中早已消失不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盛世中国需要盛世乡愁。
反观乡村,越是偏僻的地方,留存的东西越多。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因荒僻而存留,又因为存留而成为人们寄托心灵的地方。乡村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精华,她的选址、布局以及整个肌理和历史文脉都承载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
可以说,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村落,生活习俗、建筑风貌、生产方式就构成了一部活的历史。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方的农村,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传承和民俗风情,正是有了这个文化,农村才会拥有自己的灵魂,成为无形的文化纽带,将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凝聚在一起。
开发者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元素,与新型兴产业进行融合,用新的创意加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延续新的东西,与时俱进,用文化内涵来提升产业价值,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魅力,使整个村落真正的“活”起来!
4总结
田园综合体其实就是农业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是其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从以上论述的几个点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就是宜业+宜居+文创的综合发展模式,它不单单是简单的物质环境规划,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以生活、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化的新型社区。
田园综合体试点立项条件及资金扶持解读
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创新业态,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路径,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这个概念和模式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和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是中央赋予财政部牵头完成的任务。为贯彻落实好2017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财政部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财农〔2017〕53号),《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决定从2017年起在有关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试点。本文将聚焦在田园综合体相关发展及政策,进行解读分析。
一、田园综合体理论及政策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关于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通知》,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三生融合与三产融合
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切实尊重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积极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田园综合体试点重点建设内容
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田园综合体试点要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六大支撑体系
1、生产体系: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
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2、产业体系: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
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培育形成1—2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
3、经营体系: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
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
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带动区域内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4、生态体系: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
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服务体系: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要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完善综合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6、运行体系: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
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
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营造有利于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
农民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收益分配、就近就业。
三、田园综合体试点七大立项条件
田园综合体试点七大立项条件
1、功能定位准确:
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
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发展
2、基础条件较优:
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
区位条件优越
已自筹资金投入较大
农民合作组织比较健全
3、生态环境友好:
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
践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
农业清洁生产基础较好
4、政策措施有力:
地方政府积极性高
建设主体清晰
管理方式创新
用地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探索
5、投融资机制明确:
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积极统筹各渠道支农资金
不新增债务负担
6、带动作用显著:
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
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股份合作、财政资金股权量化)
7、运行管理顺畅:
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
可采取村集体组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
四、不予受理的情况
五、田园综合体试点扶持政策
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建设基础、开展试点意愿、改革创新工作推进、试点代表性等因素,中央财政将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三年共扶持1.5个亿,地方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安排。政府扶持资金、资金使用方式如下:
❖ 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2个,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试点项目个数。
❖ 试点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具体政策由地方自行研究确定。
❖ 各试点省份、县级财政部门要统筹使用好现有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采取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开展试点项目建设。
❖ 经财政部年度考核评价合格后,试点项目可继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对试点效果不理想的项目将不再安排资金支持。
六、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集“生态为依托、农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数据为支撑、金融为保障、健康为理念、市场为导向的智慧集约型大农业产业集群”与“美丽田园建设运营创新模式”为一体的中国特色“三农”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
这个观点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第一是针对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的市民,田园综合体可以满足他们对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品质化的乡村体验生活的消费需求。第二是生活在本地的农村居民,要满足他们对田园版的现代城市化配套以及社会福利的需求。第三是对于中国乡村的发展,希望通过田园综合体进行农旅、文旅一体化,乡村区域综合发展以及优化城乡二元结构。
传统的乡村到田园综合体的变化经过了四大转变,第一个就是功能的转变,从简单的农作物生产功能到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第二个就是模式的转变,从农业模式转成农业+的模式。第三个是产业的转变,从农业产业链转变为综合的产业链,产业链从生产端向体验端转移。第四个是价值的转变,从早期的田园产出不高到拓展新的价值空间,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活价值。
七、田园综合体试点扶持政策
- 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建设基础、开展试点意愿、改革创新工作推进、试点代表性等因素,中央财政将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三年共扶持1.5个亿,地方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安排。政府扶持资金、资金使用方式如下:
- 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2个,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试点项目个数。
- 试点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具体政策由地方自行研究确定。
- 各试点省份、县级财政部门要统筹使用好现有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采取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开展试点项目建设。
- 经财政部年度考核评价合格后,试点项目可继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 对试点效果不理想的项目将不再安排资金支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