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设计师的思索考量

发布日期:2018-08-01 点击数:133

  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缺少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功能主义的探索时期。没有经历功能主义探索的中国景观设计师,在改革开放之后首先接受的是后现代的思想,历史、文化、象征和符号似乎成为每项设计不可或缺的主题,但唯独忽略了使用性。中国景观设计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景观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推动着学科向前发展,但缺少思考,缺少理论研究,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就难有质的提高。
  说起景观设计,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高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了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然而,就目前而言,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中国景观的机会到底在哪儿?在这里,机会变成了展示价值观的场所,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的景观设计的确良莠不齐,那么,从业者们,在这些年的思考与实践中会有怎样的所得和所失?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保持地域性的基础上又将有着怎样的探索?

  场地的感动和重生

  其实,中国的景观项目极为丰富多样,这给了设计师们很多的机会,但实现程度却远远不够。许多项目拥有着优越的条件,具备做出好设计的基础,甲方也提供了实现设计师想法的机会,但最终却没能够做出好的作品,问题在哪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也不能单方面埋怨甲方,反而可能是碍于设计师眼界不够等问题。当然,近些年社会的发展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诸多机会。对比十年前,每个设计师都在进步,整个行业也在飞速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思想。

  “能够沉下心来进行思考,认真研究学问的设计师非常少,大家多在忙于项目,复制自己和他人,大量问题积累下来却少有反思,更少有对策。”对于中国景观设计的现状王向荣说,“许多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和成果都成为了一种符号,沉淀于人心,形成模式化的评判,学科的发展还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土壤。另外,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跨越了中间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即抽象艺术探索的时期。这种缺失使得大众,甚至于设计师缺少对抽象艺术进行认识、欣赏和理解的机会,大家更倾向于接受具象和符号化的表达,这对于中国的设计,包括景观设计来说,都是巨大的限制,对于理论研究也是一种制约。”

  当然,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缺少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功能主义的探索时期。没有经历功能主义探索的中国景观设计师,在改革开放之后首先接受的是后现代的思想,历史、文化、象征和符号似乎成为每项设计不可或缺的主题,但唯独忽略了使用性。中国景观设计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景观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推动着学科向前发展,但缺少思考,缺少理论研究,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就难有质的提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朱育帆教授,在自己的实践中,也同样遇到了中国景观设计目前出现的阶段性的状况,“我在实践中越来越发现,设计师很难完全隔离掉自己的局限而落入一种套路,而场地自身的特性则可以帮助你跳出来,这种场地特性往往就是在处理新与旧的关系中获得的,所以我特别关注场地,它可以折射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以什么态度对待原有的东西?能否看出其中的价值?设计师需要与原有场地形成关系,或者说是一定的,这点景观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是不一样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有环境的责任感。”

  真正好的东西是永恒的,跨越时代并时刻存在的,它往往就在你的设计对象之中,设计师所要做的只是对它进行设计学本体意义上的转换。

  设计师的职责和突破

  目前,很多人都觉得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不够,其实这是客观和必然的。建筑领域也是如此,中国建筑真正繁荣起来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探索了几十年的建筑,基本上还是试图在老建筑里面找到新建筑的出路。历史发展是必然的,中国城市化真正起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就只是在建房子而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把环境的因素考虑进去,所以景观必然在这种需求下产生,而且是产生在一个旧的体系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环境的改变导致了需要有人出来对恶化部分的环境进行改善,需要一个专业去考虑如何重整环境。“这是重整的时代,国土环境变了,人居环境变了,这样环境的压力导致了学科发展方向的改变。一方面要摆脱这个领域,另一方面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虽然这个过程备受争议,但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是学科的全新拓展。”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如是说。

  此外,俞孔坚对于中国现代景观的状况和景观设计师应有的职责,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2000年之前的环境是一个渐进的农业社会变化的环境,山川秀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所谓的生产性的景观或者生成性的景观,现在连这样的景观都面临着危机,这是一个大环境背景和社会背景的改变。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教育体系和思想观念都没能准备好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局。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景观可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中交错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景观需要活生生的关于土地的知识情感,从这点来说,土人景观庞伟深有感触,“景观的知识情感现在基本都是空缺的,而我也是从一般意义上去感受土地,比如传说、文学等,当然景观除了与真实的土地和文化对话活动有关外,还与灵感和想象力有关联。对于景观设计这个行业,我觉得现在的问题还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景观设计是不是由一些心里有风景的人、有意思的人和有场地感动的人在做呢?创作是可以挥洒随性的,能够让心灵奔放的事情,但目前更多的时候,设计师还是什么时髦就抄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行业的整体思想都是混乱的。大家都在说天人合一,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并不只是字面上的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所以我还是觉得,这个行业现在缺的正是一个整体性的思考。此外,还缺少交流与沟通,缺少一种包容。这些与其说是我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不如说是我对这个行业的期许,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国家的每个地方都变得美丽,让更多的地方都免于破坏,能够保持自然的活力和城市的本色。”

  创作的实践和支撑

  在现如今的景观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国内还有大量的实践需求。那么,中国的景观设计继续往下走的话,可能会面临怎样的问题?面对下一步的需求,又是否有成体系的解决方案呢?

  对此,王向荣说:“我觉得没有办法将景观固定在一个理论范围之内,景观研究的领域是没有边界的。真正做理论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纯做理论研究的人,其研究领域与自身的背景有关;另一种是从事实践的同时又做理论研究的人。由于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散发出来的能量也就不一样。我在做实践的同时也在做理论研究,这种理论研究更多的是从基于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几乎每一个设计都会遇到景观与历史,景观与文化,景观与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与生态,景观与都市等问题。可以说,我的研究都是从实践而来,是在思考和梳理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会把研究成果再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之中,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践。”

  景观本身由于地貌景观的因素决定了其地域性,同时也培育了一方的文化,所以目前需要让更多能够塑造不同区域的延续文化传承的东西成为这个地区的景观。同时,一个专业的理论应该有一个自身的核心,现在大部分理论都在交叉往外走,去发现和产生更多的边缘效应,也应该有一部分人往里走,去关注设计的问题。设计师有自己的认知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设计行为的独立性。对此,朱育帆给出的结论是,“设计师的睿智就是发现这种关系。”

  景观创作的实践需要有理论体系的支撑,那么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大到规划,小到景观小品,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实际上,规划与设计一直是美国的景观课程里面比较头疼的事情,搞设计的人不关心规划,搞规划的人又不懂设计,这是美国人也一直在反思的问题。”有着多年国外学习和实践经验的俞孔坚说,“今天看来,这两个方面应该结合在一起,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规划和设计一直在拉锯。”

  在探讨规划与设计问题的同时,也就带出了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层面,也就是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王向荣给出了参考方案,“第一,景观设计师要提高自己的水准,提高场地的设计能力,增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让自己的工作被更多的建筑师所认可,从而建立起与建筑师更平衡的关系;第二,更多的建筑师也要认识到,优秀的建筑必须与环境和场地完美契合。”当然,好的建筑师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至少是能够与出色的景观设计师充分合作的建筑师。


 

 

上一篇:下一篇:旅游景观设计的五大独特趋势

相关内容

  • 旅游景观设计的五大独特趋势
  • 旅游设计中的情境化设计思路探析
  • 农场如何规划设计
  • 园林景观案例大放送
  • 景点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认证资质公司!
  •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 景观设计结合自然,让民众在游玩中受到教育
  • 从风景园林到游憩规划设计
  • 客服